“围观热议”既熟悉又陌生的娱乐新闻

此前,《浙江宣传》讨论过一个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围观、讨论”一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娱乐新闻。

界定娱乐新闻、明确其内涵、引出其外延,似乎并不容易。 如果用“娱乐新闻”作为一个词,大家一定会很熟悉; 但如果把“娱乐”和“新闻”这两个词分开,它们似乎就不适合放在一起。 因为“娱乐”总是与愉悦的内容和轻松的形式联系在一起,而“新闻”似乎更多地与严肃的话题和严谨的方法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当“新闻”遇上“娱乐”,也会有独特的价值。 “娱乐”的内容是形式,放大娱乐性,通俗易懂,满足群众休闲娱乐的需要。 这是娱乐新闻最强大的固有属性之一。 “新闻”的属性是核心,就是向公众传递最真实、最新、准确的信息。

对于很多人来说,看娱乐新闻追求的是被共鸣点击中后压力的释放,是与生活达到和解时刻后平静放松的喜悦,也能满足对明星的好奇心。

但大家并不排斥所有娱乐新闻,也没有选择。 一些娱乐新闻反复追求所谓流量至上、变态审美、“饭圈”乱象等,冲击眼球、刺激心态,让人不爽。 无论是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还是社会治理,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来源:视觉中国

笔者总结了娱乐新闻中的三大乱象。

首先我要说的是,“背景板”已经失去了光彩,偏离了客观现实的“真相”。 客观、真实是新闻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要求。 娱乐新闻涉及公众广泛、影响巨大,更要强调客观性、真实性。 然而,未经证实的“网友称”、“据知情人士透#”、“疑似”成为大量娱乐新闻的开端,而“经过修剪”的真相和虚构事实往往在娱乐新闻中变得颠覆性和另类。 有的用图片“暗示”某位“偶像”的“高尚品行”,有的用截图视频“推测”某位明星行为不端;有时间、有地点、有事件拼接在一起,还有深度合成的故事,虚构的场景,无论是明星人格的崩塌,还是娱乐事件的反复反转,娱乐新闻常常被打脸。

娱乐新闻与事实的偏差,大多是出于逐利的动机。 此外,娱乐新闻的主角多为公众人物,涉及的事件往往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私人空间与公共领域的界限难以厘清,个人隐私的披#与商业秘密的披#也难以抉择。 无论是验证真相,还是自证清白,都没有一点难度,这给偏离事实真相的娱乐新闻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主旋律”被弱化,偏离了“善”的主流价值。 娱乐新闻尤其应该突出向上向善的主流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旋律”。 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文艺发展环境优化、文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是“主旋律”。 时代的机遇和技艺的磨砺造就了名家新人、匠心创造和团队技能的合力。 孕育优质佳作也是“主旋律”。

然而,不少娱乐新闻过度关注圈内是非和琐事,偏离主流价值观,甚至给人留下“八卦”、“狗仔”的刻板印象。 比如,反响热烈、节目精彩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找出谁的“兄弟”颜值高、感染力强,而不太讲崇高的主题理念,创作的辛苦,团队的付出,行业的成长。 、技术飞跃; 关注“新晋”、“星光熠熠”的明星,关注他们在路上如何成名,未来如何“吸睛”、“吸金”,热衷于明星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欢笑、咒骂等琐碎细节,却很少提及一路走来个人的勤奋和周围的支持,一路上如何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等等。

最终,“聚光灯”失灵了,偏离了品端艺术的“美”。 娱乐就是通过美的表达来使人快乐,让人们在享受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影响。 娱乐新闻也应该“弘扬美、批判丑”、“煽动动乱、弘扬纯洁”。

然而,关注“因人而异”的作品、关注“按流量选秀”的艺人,往往成为一些娱乐新闻的焦点。 有的热衷于自我庸俗化,自动降级为“爆料”,成为“流量”的追随者。 有的乐于矮化自己,用轻浮的白色描述来叙述,缺乏对人、作品、事件的深入调查和挖掘。 他们无法挖掘出优质作品,无法找到行业标杆,无法讲述幕后感人故事,无法讲述前瞻性趋势。 ; 即使针对圈内一些“假丑”现象,他们也不敢发声,不敢亮剑。

来源:视觉中国

有人说,看娱乐新闻的目的是为了娱乐,放松心情。 他们不想用思考去认真对待,否则娱乐新闻的价值就会丧失。 这句话还不错,代表了很多人的态度。

确实,只要内容积极向上,不传递错误价值观,娱乐新闻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化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我们在以包容、开放的心态看待娱乐新闻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娱乐新闻还肩负着弘扬主旋律、唱响好声音、传播正能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使命。精神文化领域。

另一方面,一些娱乐新闻时不时受到批评,陷入舆论漩涡。 一个重要原因是,夸大丑闻隐私、炒作财富享受的部分已经超出了“程度”和“数量”。 这就要求娱乐新闻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都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努力汇聚有用、有趣的信息,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让假新闻失去生存空间。 有学者分析,娱乐新闻失实与一般新闻失实的区别在于,娱乐新闻造假可能是基于对微观事实的篡改。 错误的人际关系、错误的性别、错误的死亡消息……假新闻确凿无疑,每一条都令人发指。 “人人喊打”的对假新闻的零容忍态度当然也应该适用于娱乐新闻。 尤其是在网络诈骗更加容易、违法成本较低的今天,有关部门要综合运用监管手段、政策工具和法律武器,压实新闻媒体、自媒体账号、传播平台的责任,实现联合管理。 从业者必须恪守新闻宗旨和职业道德,标本兼治。

热搜榜应该有更多的正能量。 娱乐新闻不仅要吸引眼球,更要触动心灵。 占据各媒体、平台娱乐栏目头条、热搜榜的,不应该是明星的丑闻、八卦、私人爆料,而应该更多是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积极传递美好生活的娱乐新闻。正确的立场。 、观点、态度,引导人们辨别善恶、美丑,激发向善的精神力量。

用主流声音引导主流舆论。 评论是主流媒体的“意识形态武器”。 只有用讽刺、幽默的方式表达观点,把娱乐圈的问题说出来,把整个社会的问题说出来,主流声音才能通过增加信息内容、提高引导意识来引领主流舆论。 例如,5月份笑果文化脱口秀节目的一位演员在专场表演中展示了自己的“死亡笑话”后,他说:“说话时不要出轨,玩笑也要适度。”方式。” “脱口秀节目不是偏离合法轨道的休闲节目。” 大量诸如“搞笑、吸引眼球的娱乐,对文艺有害无益”等有理有据的意见和评论,明确表达了公众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了公众对新娱乐的支持行业尽快健康发展。 发展的呼唤。

发现娱乐背后的人文关怀。 不久前的剧东2023电视剧品质盛典上,演员胡歌与恩师游本昌的一场泪流满面的对话,大家还记忆犹新。 如果说颁奖典礼是行业人士辛勤付出和成就的“大展示”,那么我们也可以将景深延伸,探究成名背后鲜为人知的自我怀疑和自省经历,以及如何失落。在顺境和逆境中爱与否。 爱情的标签不断选择前行,不断挑战走出舒适区,最终成为“无敌小强”的奋斗和心路历程等等,或许这能收获更有营养、更持久的“热议”。每个人都比名人穿的衣服或他们乘坐的汽车更重要。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