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津梁、小城往事、白沙飘香重庆,是一幅跌宕起伏的天人交响

▲ 华灯初上的重庆白沙镇。摄影/星尘星空、图画/图虫·创意

-凤舞君宇-

江心金凉,小镇过往记忆,白沙芬芳

重庆是一座河城、一座山城、一座雾城、一座江湖城、一座火锅城、一座美女城。 也是一幅山水环绕的水墨长卷,一曲天人跌宕的交响曲。

▲ 俯瞰重庆主城区“高楼林立”。摄影/李冠武

这里,高楼大厦与叠山共舞,古楼吊脚楼与轮渡码头相连,现代化的桥梁、隧道、铁轨、商场、港口与古庙、祠堂、民居、古渡口交织在一起,立体而梦幻的场景。

▲ 8D立体重庆。摄影/思琪

因而,世人称其为“8D重庆”。

重庆的美丽不仅在于网红主城,更在于其8.24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延伸、3124.32万人的烟花世界、73米至2796米的起伏海拔。

河山之下,也有层层递进的支流、支流,也造就了这样的画面:下属的每一个区、县、镇都是重庆的缩影。

▲ 重庆市江津区“綦江半岛”。图/视觉中国

在众多“小镇”中,白沙可能是最特别的一个。

它依偎的河流与主城一样,都是长江东流; 城市人口超过10万,总人口超过30万。 是重庆最大的城镇,也是长江进入重庆的西大门。

▲ 白沙镇新城。供图/江记酒庄

历史上,白沙是小镇之王:一个世纪前,它是闻名西南的“川东第一镇”、“川中巨镇”,其繁荣程度甚至高出数倍。是江津县的。

这座小镇,作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庇护过不少文人墨客。 在鼎盛时期,这个小镇甚至影响了中国各地的酒桌上。 时至今日,这个小镇依然影响着酒桌上一代人的胃口。 和选择。

▲ 见证历史悠久的“山城”白沙镇。摄影/想练习拍照的小童,拍照/画昆虫·创意

一座小镇为何如此传奇?

01 山水与江湖

从重庆主城到白沙小镇,长江连接着一条自然山水长廊:两边青山如画屏,中间碧水如玉带。 该段以河相连的重庆、江津、白沙,恰好是三级行政区的中心。 它们的规模不同,但景观格局却惊人地相似。

▲ 重庆主城区、江津区、白沙镇均紧邻长江。制图/吴攀

重庆的版图大致呈“T”字形——东北—西南线是长江流经七腰山、大娄山的平行山脊和山谷; 西北-东南线由穿越武陵山脉的乌江形成。 建。

长江是重庆的主动脉,乌江与嘉陵江、曲江、涪江、龙溪河、小江、大宁河、綦江等次要水系形成支流。 此外,重庆还有数以千计的细溪。 它们就像树枝一样,在交汇处升级,最终汇入坚强的主动脉。

▲ 白沙水源地群山环抱,卧龙谷蜿蜒在山间。图/视觉中国

白沙虽小,但风景依然壮丽。

她的“母亲山”是四面山。 白沙镇位于山北,山南为贵州习水县、茅台镇。 这片苍翠破碎的山丘,拥有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最密集、最美的丹霞景观。 数条流水瀑布从山顶开始,沿着山路蜿蜒而行。 每遇到陡峭的地方,就会形成“碧水崖”。 ”。

▲ 重庆江津四面山与水口寺瀑布。摄影/李琼

美丽的山峦还孕育了白沙的母亲河——驴溪,当地人俗称“驴溪”。 据研究,驴不会生驴,不会吃驴,也不会在驴溪边逃跑。 原名“梨溪”,后因传闻改为“驴溪”。 这只是源自重庆和四川交界处的一股细流。 全长只有40多公里,但规格一点也不低——它也是一条直接流入长江的支流。

▲ 细细的驴河与长江在白沙镇交汇。制图/彭怀岳、吴攀

正如重庆的母亲河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形成“渝中半岛”一样,驴溪与长江交汇处也形成“驴溪半岛”。

临河一侧,有一个朝东的沙嘴,已成为优良的码头。 当地人称之为“朝天嘴”。 下游约100公里处是另一个“朝天”地方——重庆的“朝天门”。

▲ 璀璨夺目的重庆渝中半岛。摄影/治图/图崇·创意

阳光明媚的日子,一艘满载商人或货物的船即将靠岸。 阳光洒在码头的沙滩上。 刚从小屋里探出头来的人们抬头一看,眼前的河滩和码头泛着银光。 看到这片背靠青山、面朝河流、洁白沙滩的土地,他们激动地说:

“真是个好地方,就叫她白莎吧!”

在这样的舞台上,白沙古镇如长江流淌的山峦,诠释着岁月的勇敢和不可逆转。

▲ 往返长江码头是白沙人的日常。图1 摄影/顾宏伟 图2/视觉中国

02 烟花岁月

白沙以长江为轴,正好位于两个重镇的中点。 其上游是“酒都”泸州,下游是“山城”重庆。 长江南北支流将轴线扩展成水网。 白沙所在地,也位于云贵川渝四省市的水运枢纽。

山川河流使这里的街巷交错。 远远望去,或者俯瞰,几乎可以看到迷你版的重庆就在眼前。

▲ 长江沿岸的斗式房屋。摄影/曹阳木、玉兔/劈初·创意

白沙镇

一半古典,一半新兴

▲ 白沙镇新区夜景。摄影/星尘星空,图/涂冲·创意

小镇| 见证大历史

白沙还有一个更正宗的名字——白沙坝。 坝是中国西南地区山地平原或平原的特殊名称。 比较有名的有沙坪坝和巫家坝。 珍贵的“水坝”比崎岖的山区更早迎来了文明的曙光。

▲ 白沙镇所在的平坝,古称“白沙坝”。图/视觉中国

考古发现告诉我们,白沙坝至少自汉代以来就有人类居住。 唐朝灿烂的文明几乎可以与时代一起传播到这里:《太平广记》明确记载,这里有一座大圣寺,寺内有巨大的木佛像,香火旺盛。 可见唐代白沙镇周边地区已具有相当的人口规模。

时间来到北宋。 长期的繁荣发展,终于让白沙正式建镇。 北宋地方志《元丰九舆志》记载,永熙四年(公元987年),江津县有七乡、十四镇,白沙镇就是其中之一。 从那时算起,白沙至少已有1033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

她因水而生,因水而兴。

▲ 白沙,因水而兴的古镇。图/重庆江津图书馆官网

由于其作为水运枢纽的地位,明朝在此设立了专门的水站管理机构。 从此,成为川南、贵州、川东之间的水运咽喉,以及运输川粮、川盐、川酒的重要港口。

水运也促进了这里实体经济的发展。 清代中叶,白沙从交通枢纽发展成为综合商港。 从道光年间开始,镇内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会馆,各种行会组织也随之诞生。

1929年出版的《古今地名词典》是这样介绍白沙的:“大江渡口……每逢有集市,四面八方数以万计的人来此交易。” 白沙不仅是河上的重要渡口,也是贸易场所。 在配送中心,大型交易活动往往涉及数万人,可见其繁荣程度。

▲ 白沙古镇朝天嘴老码头。图/绘图网

白沙一度比江津还要繁华——1936年出版的《四川经济概况》作者写道:“白沙镇地处长江南岸,水运一日可达重庆。”几十年前,商业繁荣,远在天边,比江津县城还要大好几倍。” 由于经济基础雄厚,白沙历史上曾担任江津县城。

小镇| 承载大文化

它不仅是一个经济和商业港口,也是一个文化中心。

▲ 民居灰瓦与长江碧水形成鲜明对比。摄影/、图片/涂冲·创意

朝天嘴码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川江河段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保存完好的古码头。 码头直通古镇的中轴线和心脏——东华古街。 依然是一条长2500米、宽3米的青石板路。 主街之外,纵横交错的小巷和沿街的房屋依然古色古香。

▲ 吊脚楼一直延伸到码头。摄影/、图片/图虫·创意

这里散落着具有川东或巴渝特色的古民居。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建在山水之间的吊脚楼。 全国最长的吊脚楼民居位于白沙镇。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陪都,数百所西迁机构、学校落户白沙坝,成为“川文化四坝”之一。

▲ 白沙古镇全景鸟瞰图。供图/江记酒庄

聚奎中学是一所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名校,位于白沙镇黑石山上。 这所百年名校几乎浓缩了白沙古镇的文化精髓。 30年来,这里培养了5万多名优秀人才,其中包括著名诗人、重庆大学创始人之一吴方济,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功勋教练邓若增等。谁带领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等等。

▲ 聚奎中学如山水花园般美丽。摄影/、图画/图虫·创意

重庆建都时期,陈独秀、冯玉祥、梁漱溟、温友章等众多文人墨客来此讲学。

历经沧桑,白沙留下了50多处抗战历史遗迹和1万多平方米的明清历史街区。 如今,这些古朴的街巷正以重庆白沙影视基地的方式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

▲多部山城题材影视剧在此拍摄。摄影/顾宏伟

03 “不。 西南地区“第一酒乡”

白沙之所以能取得“四川巨镇”的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其葡萄酒产业。

▲ 江小白酒庄——江济酒庄位于江津白沙镇。摄影/顾宏伟

在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的葡萄酒版图中,川酒和贵州酒就像“卧龙凤雏”。 其实,这里还隐藏着一个低调的明星——巴酒(或称重庆酒)。 重庆的名酒曾经叱咤风云,在世界上的地位丝毫不亚于隔壁的茅台。

酒香最浓、酒铺最多的巷子就在白沙。

▲ 四省市交界处,诞生众多酒城。制图/吴攀

清代学者赵熙留下的“略阳路远茅台节俭,酒国春城让白沙”诗说,白沙出产的美酒盖过了茅台。 1909年的《成都调查》列出了多种白酒品种,以产地命名的仅有白沙烧酒和茅台两种。

江津流传的民歌形象地描述了古镇与美酒的由来:

“江津豆腐油糕,想吃烧酒里的白沙。”

《白沙镇志》记载:清朝初年,白沙镇出现了一条“草坊街”。 草坊街是一个酒厂——一条长达一里的幽深古巷。 最鼎盛时期,有300多家酒庄!

因此,重庆文化学者司马青山认为:“这是西南地区最早有据可查的白酒工业园区。”

▲今日白沙镇街景。摄影/顾宏伟

现代历史资料显示,“白沙烧酒”的销售价格远高于其他品牌。 从产量来看,白沙镇生产的白沙烧酒年产量超过1000万斤,远超同期茅台镇。 即使在茅台酒的故乡遵义,在产量下降的年份,每年白沙白酒的消耗量也超过230万公斤。

▲ 江津是清末最大的酒类税吏,其主要贡献来自于白沙烧酒。制图/吴攀

清光绪元年,即1871年,《江津县志》记载“白沙烧酒为最佳”,其销路“高至成都,销往宜昌、沙市”。 ”。

自清末以来,白沙烧酒一直是重庆乃至整个川渝地区的白酒第一品牌。 据此,白沙堪称“长江第一酒乡”。 正如当时文人笔记《书海丛谈》所赞道:

“四川省著名的巨镇,酒产最丰富,商贾云集……”

▲ 甘泉纯粮烧酒。供图/江记酒厂

1915年,《江津商事志》记载,这一年白沙酒业达到鼎盛,日产酒4.6万公斤。 同期《江津调查》文章称:“除十分之一为本县使用外,十分之八十九运往远方”。 就连贵州的贵阳、赤水、桐梓、遵义等地也经常挂着“白沙烧酒”的牌子。

距今不过70多年,白沙烧酒为何如今无人知晓?

连年战乱,导致了白沙烧酒的盛衰。 1916年开始,四川军阀战乱,繁华的商业重镇白沙难以逃脱各路军阀的盘剥。 许多酒庄不堪重负,纷纷倒闭。 一些工匠和酒商甚至搬离了城镇。

▲ 青石板带着千年的古铜色。摄影/顾宏伟

1934年9月,一家鞭炮作坊意外引发全镇火灾。 草坊街一带沦为废墟,仅存9家酒厂。 盛极而衰后,残存的酒厂生产的烧酒只能满足当地百姓的日常消费,无法远销。

继续谱写青春之歌

“白佐烧酒”卓越品质的主要秘诀在于当地独特的溪水和当地种植的高粱。 1936年版的《四川经济月刊》早已揭开了流的神秘面纱:

“毗邻的驴河是一个浅而深的山谷,泉水清澈。经过科学检测,认为它是软水,含有很少的矿物质,因此适合酿造。所有用驴河水酿造的葡萄酒都在同样容量的坛子,比重是恒定的,比用长江水酿制的酒轻几公斤,而且清澈见底,即使长江水经过沙子过滤,也看不出来。 “这是白沙酒生产的地理优势,用来酿酒,香气甘甜醇厚,品质优良。”

▲ 重庆江津,秋天的高粱田。图/视觉中国

驴溪除了水质好之外,当地出产的高粱品质也极为出色。 白沙及周边地区的高粱可集中到白沙码头,水运便利。 目前,邻近的贵州、四川泸州等地的酿酒企业经常到白沙收购优质高粱。

▲江小白位于江津白沙镇的高粱种植基地,核心种植面积5000亩。供图/江记酒厂

白沙镇火灾十九年后,1953年,国营白沙酒厂挂牌。 1956年,镇上幸存的几家酒厂完成公私合营,重新建立了“江津白沙酒厂”,保留了白沙烧酒的遗产。

▲ 鲁西烧酒已成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供图/江记酒厂

2011年,由白沙酒厂改制而成的鲁西酒厂申请了“江津烧酒酿造技艺”,成功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主打香型高粱酒的新兴白酒品牌江小白以保护性方式收购了鲁西酒厂。

“在河边酿酒,以河为标。”

▲ 俯瞰江记酒厂厂房。摄影/顾宏伟

“江记酒厂”目前生产的朴素高粱酒,是当代重庆江津白沙的“正宗风格”:

万物生于大地,生出清溪泉水,生出红皮高粱; 道法自然,以山水土天为师,匠心专注单一纯高粱酿造工艺; 风化成经典,滴着甘#和玉液,在酝酿和蒸腾的过程中化蛹成蝶; 天时地利、天时地利、人和人力合而为一,让被遗忘的“西南第一酒乡”继续其无与伦比的辉煌。

清晨五点,白沙工业园区,酿酒师们陆续走进江记酒庄,开始一天的酿酒工作。 浸粮煮饭、育菌糖化、窖内发酵、蒸馏酒……从高粱到酿酒,大约需要十几道工序:

以当地富硒土壤中生长的红皮高粱为单一原料,结合白沙当地清澈的软水,在青石窖中纯发酵。 传承精益酿造、蒸馏工艺,增强香气,去除杂质,使酒体获得更多风味物质。

▲ 好酒不用多说,举起一杯人间烟火即可。供图/江记酒庄

这里每天生产的葡萄酒被运往全国各地以及印度、韩国等27个海外市场。 在新一代饮酒者的叮当作响的酒杯中,勾勒出一种新的品味和饮酒文化。

▲ 创新果酒是延续数百年的传统。资料提供/江记酒庄、制图/孙大仙工作室

随着一瓶瓶的美酒从白沙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来自世界各地市场的潮流酷文化也涌入这座古镇。 在江记酒庄,世界优秀大师的涂鸦作品成为游客打卡拍照的圣地。

▲ 江记酒庄涂鸦墙。供图/江记酒庄

这座国际化的当代中国酒庄是由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热爱葡萄酒文化的年轻人打造的。 有着500年酿酒历史的白沙镇,是江小白、江记酒庄的灵魂,如今正在重拾辉煌。

1200多年前的唐朝,住在巴蜀的杜甫收到这个好消息后高呼:

“白天应该边喝酒边唱歌,青春有伴,可以回家。”

也就是说,从巴峡经过巫峡,然后下至襄阳,向洛阳进发。 ”

▲ 航拍长江三峡之一的重庆瞿塘峡。图/视觉中国

青春相伴,歌声饮酒,揽三峡风情,从巴蜀重返中原——这就是诗人的旅程,几乎就是白沙古镇的写照。 白沙所在的川江两岸,一直是一个集自然美景、风雨岁月、青春歌声于一体的传奇之地。

▲ “白沙八景”是古镇网红热门打卡地。供图/江记酒庄

历经千辛万苦,火依然不灭。 酒庄蜿蜒曲折,犹如蜿蜒的河流。 无论有多少礁石、多少险滩,它都不断勇敢前行——只要努力,曾经失落的酒仍能再香。

▲长江三峡,船过万山。图/视觉中国

昔日的“酒第一镇”正在重生; 新的青春传奇将不断续写。

-结尾-

文字| 大禹

图片剪辑丨王嘉乐

地图编辑丨吴攀

封面摄影丨、图/图周·创意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原汁原味的风景】原创内容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