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角度来说,“忠诚”是沉淀。 与生产力的发展相比,社会规范的落实和社会主流文化的形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所以,任何一个社会在前进的过程中,都必然要经历一段“浮躁”的时期。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也经历过这样一个时期。 当时,“忠诚”被否定,因为它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过于拘泥于旧的规则。 如今,当中国从“追求快速发展”转向“追求更加充分均衡发展”时,“忠诚”与社会文化的积淀是一致的。 尤其对于干部来说,“忠诚”意味着稳定的心态。 和行为成熟度,无论是对于岗位本身,还是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忠诚”特征的干部都经过了长期的锤炼,更值得信赖。
对于组织建设来说,“忠诚”已经成为体现制度完善的标准特征。 随着组织建设逐步成熟,各项制度设置更加合理,覆盖面更广,落实更深入,“忠诚”成为干部唯一能发挥的作用,“忠诚”成为每一个干部必须走的路。 因此,当“忠诚”成为标准时,体现了社会制度的完善、监督体系的严密、组织建设的成熟。
总而言之,回归“忠诚”是干部明智的人生选择; 社会回归“忠诚”,是一种进步。 我们应该对此心存感激,从自己做起,让“忠诚”得到肯定,得到优待,取得好的成绩。 (邓秀华)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