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讯(特约 小编 刘朝富)近年来,安龙县海子镇安岭村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引进客商投资办厂,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形成了产供销一站式产业链,有效动员群众增收。
走进海子镇安岭村盛达木材加工厂,工地上堆满了粗细不一的杉木树干。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这些森林原料被加工成不同规格的板材。 另一边,工人们正在对成品进行分拣、包装,现场一片忙碌。
“加工厂向当地人采购2.05米长的杉木,运到车间加工成板条。” 胜达木材加工厂厂长王明飞说:“我们来到安岭村,通过招商引资建设木板加工厂,当地政府非常支持,住宿、场地都给我们安排得很好。” ”
安岭村多山,森林植被茂盛。 群众种植的杉木林面积达到1万多亩。 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2016年,在与群众讨论的基础上,该村成立了村级平台公司安龙县海子镇安岭村盛达木业有限公司。 此后,累计申请国家专项扶贫资金210项。 万元将用于场地平整、厂房建设、设备安装等,为下一步招商引资发展木材加工业铺路、筑好巢。
2024年6月,福建商人王明飞与盛达木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投资逾300万元购买先进设备开设加工厂,以每立方800元的价格向农民收购杉木。电表,每年缴纳13.8万元。 场地租用费元。 目前,加工厂年加工销售板材1000余立方米,年总产值200万元以上。
“加工厂开业以来,解决了群众卖木材难的问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解决了50人就业。” 安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明文说。
村民李小桥家种了七八亩杉树,一年能卖五六千元。 他还在一家加工厂工作,月薪4000多元,这意味着他一年有两份收入。
在产业发展中,安岭村科学统筹,采取抚疏、砍耕并举的方式。 这不仅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能有效改善山林的通风和透光不足。 同时,林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再加工成生物质燃烧颗粒和材料,用于制作肉牛养殖“生物垫料”和食用菌棒,实现利用价值最大化。
“海子镇拥有杉木林面积6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63%。我们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优势,搞好林业,实现森林经济价值,帮助农民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海子镇党委书记李岩说。 下一步,海子镇将以安岭村为辐射点,带动全镇发展木材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林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
二审权
彭元庆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