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编辑回顾35年编辑生活的总结归纳,万事皆可力

日本出版的方法书籍的主要原则之一是万事皆有方法,一切皆有可能。 在豆瓣阅读上搜索,你会发现清理、存储、写作、组织、韧性、沟通、习惯的力量。 所以他有编辑能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编辑力量》当然不讲如何编辑、整理素材,也不教你如何制作图书卡。 作者是一位拥有35年编辑经验的资深编辑。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编辑对自己35年编辑生涯的回顾总结,或者说是编辑的抱怨集锦。

编辑的工作是什么样的? 是不是像一个身材高大、举止优雅的人,每天都沉浸在书香之中? 还是像很多农民工一样,每天都要和各个部门沟通、打架、打交道? 或者他就像一个超市促销员,只是想卖出更多的书? 这本书费了不少功夫,作者使出各种招数才让稿子尽快交付?

真巧,以上情节全部收录在本书中。 有时候你会感觉自己正在豆瓣电台上读一本编辑们的吐槽集锦,比如我,一个每天用豆瓣电台当微博的作家。

如果读者恰好是一个重度豆瓣爱好者,那么他一定会在书中感受到很多熟悉的味道。

比如,不分国界、不分地区,全世界的编辑都一样辛苦。 这个事实可以在本书中找到。

作者在书中抱怨道:

过去,出版社有“认真的人不会去的”的名声。 确实,山本夏彦曾开玩笑说这是一桩“廉价生意”。

出版编辑学_出版编辑中级职称_编辑出版

每年毕业季,很多文科生都想加入图书行业当编辑。 但对编辑的知识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编辑们一定要同时关注美军轰炸伊拉克、历史学家费尔南多·布罗代尔的自传、村上春树、黑格尔的新译本以及《早安少女组》。 这种意识将激发新的、令人兴奋的规划。 说实话,以上条件对于大多数文科生来说都太难了。

至于出版业的不景气,读者会在一本十几年前出版的书中发现(这本书是2007年简体中文出版的,日本才更早),所谓的新问题实际上是老问题。 。

比如,读者越来越少。 鹫尾健多年前也说过,在日渐衰落的出版业中,编辑应该如何对待自己? 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我们应该保持保守还是寻找另一种谋生方式? 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判断。 现在逛书店的人大多是老年人。 “新书”的读者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内容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

再比如,不光是刘翔,全世界的人都不读书。 就连有着爱读书光环的日本人,其实也不喜欢读书。

是的,没错,请先放下日本人爱读书的习惯,在地铁上把报纸卷成小卷(日本的报纸、期刊、书籍都是竖排的),看看这本简体中文书该书于 2007 年首次出版,书中写道:

对于出版社来说,经济增长并不是首要关注的问题。 出版业最大的问题是阅读人群的减少和竞争对手(如手机、电视、网络游戏)的出现。

作者还提到,斋藤美奈子的畅销书《爱好就是读书》总结道:“花时间读书的人只占总人口的11%”、“日本人平均每天读书时间只有9分钟”。 。

看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每年世界读书日日本报纸的头条新闻,“震惊,我国国民的阅读量再创新低,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只有9分钟”。 看来,在懒惰和懒惰方面,各国人民都是一样的。

例如,在日本,漫画的印数远高于学术书籍的印数。 这位中国读者似乎感觉特别友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受欢迎的网络小说出版后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它们被当作大IP拍成电影后,也拥有了一帮铁杆粉丝。 追剧。

不过,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小时代》的读者数量和销量都比《小逻辑》高很多,但我们千万不要认为黑格尔不如郭敬明。

对于图书编辑的日常工作,本书的描述充分体现了自然主义精神。 难怪B站知名UP编辑渡边特别推荐这本书。 建议对编辑工作感兴趣的读者找本书。 读。

你可以在本书中看到各种关于编辑的笑话或故事:

例如,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稿件,包括但不限于与作者一起吃饭喝酒、给作者妻子送礼物、希望妻子吹枕头催作者快点写稿子,以及当作家的家人去世时,编辑会第一个前来表达谢意。 热情的问候,然后继续把作者未完成的手稿当场推到灵堂里,于是作者只好留在灵堂里一边写稿子。 看到这里,我不知道该同情作者还是编辑,或者说,他们俩都不容易。 酒吧。

当看到作者生动地描述编辑工作会议的场景,大家像阿姨去超市、菜市场挑菜一样挑选话题,讨论哪种书卖得更好时,读者突然觉得这些没有什么区别。一位图书作家和一家食品公司的人员讨论哪种新口味的方便面更容易畅销。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经常接触到各种编辑,但我常年努力工作。 我经常加班,晚上在网络平台上直播讲座,周末在各个书店组织读者见面会。

我的无知和片面的观点是,编辑是一项需要大量知识的工作,值得尊重,但它只是一份工作。 没有必要为了爱情而发电。 如果你投入太多情感,你就更有可能被解雇。 欺骗。 还不如把它当作一份普通的工作,全力做好,平常心去面对。

一般来说,我认识的三维世界的编辑和 小编都没有新闻理想,只把它当作一份普通的工作。 他们大多抱着“做好这份工作”的心态,更容易取得成功。

编辑出版_出版编辑学_出版编辑中级职称

当然,找到极其不可靠的情况并不少见,但那是另一回事了。

对于一本关于书籍编辑的书,可能只有两类读者会打开它并阅读它。 一类是自己从事编辑工作的专家,或者有兴趣加入编辑工作的读者。 我们带着一些疑惑来观察一下日本同事的日常运作。

一类是外行,例如对编辑工作和书籍出版非常感兴趣的个人。 他们更好奇所谓的“精彩文章共享”,想看看一本书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对于外行读者来说,读这本书就像被一位老编辑带着在出版社的工作区快步走一圈,雾里看花,快速浏览一下。 我再次对图书编辑的日常生活有了一个基本而模糊的了解。

读完整本书,外行读者可以知道,图书编辑的工作绝不像热播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杂志编辑的日常,总是坐在办公室里,聊天。 这主要是剧情需要的。 而且李东宝和葛灵确实经常在外面跑新闻。 更不用说电影《小时代》中,时尚杂志集团CEO龚明喝的都是大牌品牌的饮料。

本书适合读者阅读。 对图书编辑工作内容感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读。 不过,对编辑工作抱有很大期待的读者在阅读前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否则读完书后肯定会有和自己一样的粉丝。 这和我多年来当明星的房子倒塌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如果你喜欢读书,对书籍背后的故事感兴趣,想知道一本书是如何产生的,如果你读它是因为你认为它教了一些职场秘密或方法,那么就没有必要读它。 因为——这确实不存在。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