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只“美洲大蠊”蟑螂每天吃掉15吨厨房垃圾。 网民担心蟑螂瘟疫,专家质疑人口控制和公共卫生问题。
工作人员在孵化器内孵化蟑螂卵鞘。受访者提供
蟑螂是公认的害虫之一。 近日,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采用“蟑螂吃垃圾”的生物无害方法处理垃圾,引发热议。
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主任李艳荣介绍说,该中心目前饲养了300吨3亿只“美洲大蠊”,每天总共可以吃掉餐厨垃圾15吨。
章丘区环境卫生管护中心董科长表示,该项目目前属于政府合作项目,政府在工厂用地配置等方面都给予了政策支持。
对此,有专家表示,蟑螂的人工饲养和可控性仍是新课题。 蟑螂可以传播病原体。 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这项技术能否确保蟑螂不会逃出控制区域仍然值得怀疑。
章丘9月厨余垃圾将被蟑螂吃掉
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主任李艳荣表示,餐厨垃圾包括泔水、地沟油等,都是从餐馆、食堂等场所收集起来,转运到垃圾处理中心,那里有自动分类装置。用于分离与之混合的铁器和瓷器。 玻璃、塑料等杂质被分拣出来后,餐巾纸等剩余的有机垃圾将被工作人员用碎浆机粉碎并打浆,然后沿着输送管道输送到蟑螂养殖室。 最终所有的垃圾都会被蟑螂吃掉,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化的,不需要人工投喂。
据介绍,该中心目前饲养了300吨、3亿只“美洲大蠊”蟑螂。 每颗重约1克。 每只每天可吃掉自身重量5%的垃圾,每天总共可吃掉食物垃圾15吨。 。 新工厂已投入运营两座新厂房,各占地6300平方米。 将于下个月完成。 11月份将完成饲养2000吨、20亿只蟑螂的目标,每天可吃掉100吨餐厨垃圾。
李彦荣表示,预计2019年初将再建两个车间,届时每天将处理餐厨垃圾200吨,蟑螂数量将达到40亿只。 李彦荣说,“事实上,9月5日章丘区所有餐馆、食堂产生的60吨餐厨垃圾,完全可以被中心的蟑螂吃掉。”
章丘区环境卫生管护中心董科长告诉新京报 小编,目前章丘区垃圾总产量为600吨,其中餐厨垃圾60吨。 目前,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可处理餐厨垃圾15吨,约占全区餐厨垃圾的四分之一。 董科长表示,一般来说,垃圾填埋是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 不仅浪费土地,还产生污水,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是政府合作项目。
蟑螂吃垃圾是政府合作项目
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主任李艳荣表示,传统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法是厌氧发酵和填埋。 厌氧发酵技术利用垃圾产生的沼气发电,只针对液体垃圾,对固体垃圾没有影响。 数量很少,投资成本高。 在研究的早期阶段,还使用了粉虫、蝇幼虫、蚯蚓等生物治疗方法。 但这些生物都是完全变态,摄食时间短,食量少。 经过多次实验研究,发现“美洲大蠊”不仅体型大、食量大、生命周期长达11个月,而且繁殖速度也很快。 平均每两天产卵1枚,可孵化16只幼虫。
章丘区政府网站上题为《济南市食品安全办接受我区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工作》的文章中写道,“章丘区餐厨垃圾生物处理中心的建立这是章丘区作为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创建试点单位工作的亮点之一。
章丘区环境卫生管护中心董科长介绍,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是章丘区环境卫生管护中心与山东侨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项目,政府提供了相关对此给予政策支持。 “新工厂将于8月投入使用,政府已划拨90亩土地。”
1 为什么要用蟑螂来处理垃圾?
买卖厨余违法,蟑螂可作蛋白饲料
对于餐厨垃圾的来源,李彦荣表示,环卫部门目前规定,出售餐厨垃圾中的泔水属于违法行为。 目前,蟑螂每天吃的餐厨垃圾均由章丘区环境卫生控制中心收集,运至餐厨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垃圾收集,不收取任何费用。
“目前,我国动物蛋白饲料非常紧缺,大部分依靠进口,缺口很大,我们可以自己生产,市场很大。” 李艳荣说,现在用昆虫制作的昆虫蛋白饲料的比例是1:1,也就是说,一吨蟑螂加上蟑螂产生的卵鞘,可以生产一吨昆虫蛋白饲料,蛋白质含量在72%左右。 目前市场上,一吨一级动物蛋白饲料售价在12000元至15000元之间。 之间。
他说,“目前,我们每处理一吨餐厨垃圾,就能享受200多元的政府补贴。此外,将1吨餐厨垃圾变成昆虫蛋白饲料,还能获得700-800元的利润。”未来的利润非常乐观。” ”
2 蟑螂大量繁殖会造成灾难吗?
生物防逃技术申请国家专利,防止食虫鱼逃逸
人们提到蟑螂总是会引起不适。 相关消息一出,有网友表示,自己住在章丘区,想知道家里会不会有这么多蟑螂。 李彦荣表示,利用蟑螂处理食物垃圾,世界上没有先例。 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在研究过程中申请了40多项国家专利,其中包括用于蟑螂养殖厂的三重生物防逃技术。
他说,“美洲蟑螂”本身就喜欢高温、高湿和黑暗的环境。 因此,养殖场建设中基本没有窗户,只留了几个通风口,并已用钢丝网封闭。 墙上有喷水开关,地下养食虫鱼。 当蟑螂爬到墙上时,它们会被冲到池塘里,被鱼吃掉。 另外,农场周围有一条85厘米宽的水沟,沟内也是如此。 饲养食虫鱼,防止蟑螂逃逸。
3、蟑螂变成食物对人体有害吗?
蟑螂体内的分解酶可以处理毒素,其饲养符合相关规定。
李彦荣表示,“美洲大蠊”并非外来物种。 早在汉代就已进入我国,在南方较为常见。 它是一种食腐昆虫。 “以前也有过小规模饲养蟑螂来制造药品的例子,它擅长处理腐败的有机物,被体内的酶分解后,体内不会残留任何毒素,而且是非污染的。”有毒的。”
对于外界担心的病虫害问题,李彦荣表示,我国目前饲养和使用的标准是:无沙门氏菌、无大肠杆菌、单个霉菌不超过2万个。 由蟑螂制成的昆虫蛋白饲料经检测,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含量为0,霉菌数在40个左右,符合饲料使用规范。
李彦荣表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们提出了“章丘方案”和“济南模式”,希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他表示,这项技术初期生产和建设成本较高,人们对蟑螂的接受度较低。 “大家对蟑螂有很多误解,推广要看大家的接受程度。”
■ 专家意见
卫生和人口控制仍存疑问
环境学者、垃圾研究员毛达表示,动物消化食物垃圾并不新鲜; 如果这个方法的经济价值高的话,还是有意义的。 然而,蟑螂在人工环境中的生存以及蟑螂种群的有效控制却是新课题。 毛达认为,目前食物垃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分类而不是技术。 “即使没有蟑螂,现在也有技术可以处理这些有机食物垃圾。”
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讲座团成员李浩博士表示反对用蟑螂处理食物垃圾。 “将食物垃圾发酵成甲烷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发酵成甲烷。用动物来消耗食物垃圾并不能解决工业城市产生的垃圾。” 李浩博士表示,将餐厨垃圾发酵转化为能源是国际上公认的方法。 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也很成熟。 蟑螂可以传播病原体。 例如,蟑螂本身就携带手足口病的病原体。 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这项技术能否确保蟑螂不逃出可控区域仍值得怀疑。
面对质疑,李艳荣表示,蟑螂养殖场有分离装置,会自动将蟑螂粪便、卵鞘和不动的昆虫分离。 晒干的粪便是有机肥,而卵鞘和昆虫则被晒干并杀死。 去除细菌后,制成昆虫蛋白饲料,因此不会产生细菌。 ( 小编张彤实习生陈小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