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塔位于海淀区香山街道四王府东北山南坡,始建于辽。塔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高约九米,为七层八角八面密檐式砖塔,塔基为单层须弥座,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一拱形小门,其余面为窗形小龛,内刻神像,塔身内是一拱形小室,室内原有明正德年间普安菩萨一尊,今已无存。底檐为单昂斗拱,每角一攒,顶内收,轮廓线条柔和。塔身饰以白色。普安塔是海淀区现存最早的塔。目前为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西山管理处管理。202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熊希龄墓,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北辛村,墓坐西朝东,占地约400平方米,内植松树百余株,前有铁栅栏门,上悬“熊希龄先生墓园”7个楷书黑字,墓建于1931年。熊希龄先生,湖南凤凰县人,清末举人,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1937年为宣传抗日救国转道香港,不幸病逝,享年68岁。1999年熊希龄墓被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镶红旗碉楼位于香山街道红旗村3号院。清中叶,乾隆皇帝为平定大小金川,在香山一带的八旗营房附近修建碉楼,用于军事训练。每旗八个,共六十四个。此碉楼即为其中之一。碉楼由毛石、青石混合砌筑。目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管理。202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静宜园(香山)位于香山,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香山又叫静宜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西郊,距市区25公里,全园面积160公顷,顶峰香炉峰海拔575米,是一座历史悠、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浓郁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1186年,金代皇帝在这里修建了大永安寺,又称甘露寺。寺旁建行宫,经历代扩建,到乾隆十年(1745)开始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斋、轩、榭、舫、堂、馆、廊、坊,并形成28景,将香山敕名为“静宜园”,名列京西三山五园。1860年和1900年惨遭抢劫和焚毁,1949年后陆续修复了大部分名胜。主要景点有鬼见愁、玉华山庄、双清别墅等.香山有各种树木多达20余万株,其中古树5800余株,占北京城区古树总量的四分之一。香山红叶
正蓝旗清代碉楼,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香山东麓或八旗营房遗址,建于清乾隆年间,共有60余座,分死碉楼、活碉楼。今香山地区仅存一座活碉楼,两座死碉楼,其余或剩遗址,或残缺不整。1981年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山慈幼院址位于香山公园内。民国六年(1917),顺天府及直隶地区发大水,受灾民众数以百万计。民国时期政治家、慈善家熊希龄督办救灾善后事宜,收养遗弃儿童四百余人。慈幼局初在西安门内府右街培根女学旧址处,后由总统徐世昌与清室内务府协商,将三山五园之一的静宜园房产拨出以建慈幼院。建校工程于1919年动工,同年底竣工,熊希龄任院长。香山慈幼院总计救助了约一千名学生。慈幼院初建时分为男女两校,现在香山别墅的餐厅为原男校的食堂;香山饭店的餐厅为原女校的食堂,香山公园管理处所在地为香山慈幼院总院的旧址。院内镇芳楼原为慈幼院的董事会、评议会、院务会等开会的地方。2024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