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文化旅游景点

紫竹院公园

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西北近郊,海淀区白石桥附近,北京首都体育馆西侧,与国家图书馆彼邻。紫竹院公园始建于1953年,因园内西北部有明清时期庙宇,“佛荫紫竹院”而得名。全园占地47.35公顷,其中水面约占三分之一。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形成三湖两岛一堤一河一渠的基本格局。它是一座幽篁百出,翠竿累万,以竹造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公园造景模山范水求其自然,缀石嶙峋精心安置,亭廊轩馆错落有致,修竹花木巧布其间。举目皆如画,四季景宜人。春风暖筱百花舒,夏霭轻舟翠盖浮,秋雨润芦枫叶艳,冬云瑞雪映松竹。中部青莲岛上有“八宜轩”、“竹韵景石”;明月岛上有“问月楼”、“箫声醉月”;西部有“福荫紫竹院”、“跨海东征”、“紫竹垂钓”;南部有“澄碧山房

北京首都体育馆

首都体育馆是北京规模最大、功能最多、适用范围最广的体育馆之一。于1968年建成。坐落在海淀区白石桥东侧,东邻北京动物园,西邻紫竹院公园和北京国家图书馆。它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国际、国内体育比赛、表演和训练。以及大型-和文艺演出等。首都体育馆是一九六六年六月一日动工,一九六八年十月正式交付使用。整个工程从设计、施工到材料、设备都是依靠我国的力量建造的,全部工程造价一千五百多万元。北京首都体育馆设计者:熊明。首都体育馆建筑布局按功能分层布置,除比赛大厅外,还有三个练习馆和六个观众休息厅,观众主要从南、东、西三面室外台阶经二层休息厅进入比赛大厅;一层为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和贵宾用房。馆内还有广播、音响、电视转播、传真、计时记分、空调等设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南长河畔,紫竹院公园旁。坐落在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1987年落成,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国家图书馆的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主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地-库19层,地下书库3层,书库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设计藏书能力2000万册。用时参考2-3小时交通公交:乘86、319、320、332、563、608、614、645、653、689、695、697、717、特4、特6、运通105、运通106、运通205路在国家图书馆站下。地铁:乘坐地铁4号线、9号线在国家图书馆站下。

紫竹院行宫

紫竹院行宫,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紫竹院街道中关村南路35号紫竹院公园院内,是清代乾隆皇帝同皇太后去万寿寺和苏州街的驻跸之所。行宫始建于明代,原为明代万寿寺下院,于乾隆年间建成行宫。据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紫竹院碑记载:“古刹紫竹院者,万寿寺之下院也。”乾隆皇帝位孝敬其母后钮钴禄氏,在庙中供奉观音大士像一尊,并仿江南苏州城外的水乡修建“芦花渡”,并把原广源闸河港南山坡上的明代庙宇修葺一新赐名“紫竹禅院”,并在西侧修建一座行宫,作为他陪同母后去万寿寺和游逛苏州街的驻跸之所。该行宫规模不大,坐北朝南,全盛时门上端悬挂横额上 书--“福荫紫竹院”五个大字,相传为乾隆御笔。宫门3楹,东西建倒座房各3间,两旁各开罩门1间,进门两侧

海淀法华寺

法华寺,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魏公村民族大学西侧,建于明万历年间,历史记载甚少,余皆不详。法华寺风格独特,建筑布局严谨,精巧别致,现存殿房30余间。寺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布局,共有殿三进,分别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山门殿正中有匾额,刻有“敕赐法华禅寺”等字。大雄宝殿为硬山式建筑,原供有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像,殿前有月台,东西有配殿,现保存基本完整。2001年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白石墓

齐白石墓,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魏公村小区北侧,此地原为湖南义地中齐白石私人墓茔地。齐白石,名璜,号白石山人,湖南湘潭人,杰出的中国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画院名誉院长。1957年齐白石逝世后安葬于此,墓为南北向,占地约88平米。2001年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6月,齐白石墓迁至金山陵园。

万寿寺龙王庙

万寿寺龙王庙坐落在长河北岸,庙北为万寿寺路,庙西南30米处为广源闸桥。现存殿一间,坐北朝南,小式箍头脊硬山,筒瓦,后期修缮时抹上水泥,门额上绘苏式彩画,前檐为隔扇门窗。解放后经过住户和市政部门的修缮,现保存较好。1999年,万寿寺龙王庙被公布为海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