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历史悠久,有近4500年的建置史。
据《通献通考》《密云县志》载:唐属冀州,虞属幽州,称冀州。
夏属冀州,据《密云县志》载:“夏省幽并为冀州”。
商属冀州,据《密云县志》载:“商周仍之”。
西周属燕之冀州。
东周,燕国在古北口筑墩设防以阻止东胡进犯,俗称北口。
秦划三十六郡,古北口属幽州渔阳郡。
汉代,据《史记》载:“渔阳郡领燕乐、要阳、白檀三县,古北口属渔阳郡要阳县。”三国,曹魏统一北方时期仍属渔阳郡。
西晋,据《史记》载:“惠帝之后,后赵、前燕、前秦三国相继之时,属幽州渔阳郡。”南北朝,属渔阳郡燕落县,在古北口筑有石砌长城,有铁门关之称。
隋朝,开皇初年修造燕冀段长城防御契丹,古北口成为长城三十一个军镇之一,属安乐郡燕落县。
唐初,属燕落县并入密云县属檀州,据《唐书》载,古北口曾设守捉之职。
古北口自唐代始获其名,因是唐幽州(今北京)之北重要长城关口而得名“北口”。
五代,后晋石敬塘割幽云十六州给辽,古北口随檀州密云县归辽。
北宋,金将燕山前的涿、易、檀、顺、景、冀六州归宋,古北口随檀州密云县归宋后又被金夺回。
金泰和五年(1025年),设北口城,属密云县,称留斡岭。
元代,设古北口驿。
仍属檀州密云县。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设守御千户所。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古北口关城升为密云后卫,下辖左、右、中、前、后5个千户所。
清代,属顺天府密云县。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古北口属河北省密云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15日,古北口改属热河省公署管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4日,古北口由蓟密区行政督察公署管辖。
解放战争时期,古北口由承兴密联合县管辖。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河东与河西合并恢复密云区,设古北口镇。
1961年,设古北口公社。
1983年,改古北口乡。
1990年,建古北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