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奉节县太和乡历史沿革

明末清初,属南岸都里。

清属太和平乡,后改属第一区包字乡。

民国初,沿袭清建制。

1919年,属包字总团太和分团。

1930年,属第四区(治山脚坝)包字乡。

1933年,属第六区包一乡。

1935年,属包一联保。

1936年,改属第三区(治吐祥坝)。

1940年,属包一乡;同年8月属朝阳乡。

1949,年第七区朝阳乡驻雷家坝,辖14保136甲。

解放后,属朝阳区朝阳乡,区署驻朝阳乡。

1950年,改属第七区。

1953年2月,朝阳乡分为朝阳、云雾、太平、尖山、夔辖5个乡,改属第九区。

1955年11月,合并为朝阳乡,属吐祥区。

1958年11月,属朝阳公社。

1961年6月,朝阳公社分为朝阳、太和(始名)2个公社。

1981年,实行地名标准化管理,朝阳改名为金子乡,辖12个大队,其响水改为旋风,齐心改为七山大队;太和乡辖7个大队,其松坪改为梭山,中坝改为高桥,上坝改为岩坪大队。

1983年10月,境内有太和、金子乡。

1992年9月,建制调整,原金子乡10个村划归太和乡;太和乡原尖山村分为尖山、双梁2个村,辖18个村。

1999年10月,重设金子乡,划归太和乡的10个村划出。

2001年7月,撤区,太和、金子乡直属县政府。

2003年3月,行政村建制调整,太和乡8村并为4村;金子乡10村并为4村。

2004年7月,建置调整,原太和、金子乡合并为太和乡。

2009年3月,撤销太和乡,设立太和土家族乡,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