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属禹贡雍州之地,夏为戎狄,夏末、商属北豳,殷属彭国古地,周属义渠戎国,秦为北地郡义渠县。
西汉时境内分设郁郅县、归德县、马岭县(北地郡治),属北地郡。
东汉末年,没入羌胡,郡县皆废。
两晋时先后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大夏,分隶泥阳、富平两县。
北魏置延庆、归德、彭阳三县,俱属西北地郡。
西魏改归德为恒州,改延庆为朔州。
北周时废恒、朔二州复置延庆县属之。
隋初置庆州(后改弘化郡)、合水县(后改弘化县),州、县治合水(今庆城县城),先后在境内置彭原县(治今西峰区彭原乡)、马岭县(治今马岭镇)、三泉县(治今桐川乡)。
唐置庆州(后改安化郡、顺化郡)总管府(后改督都府),与弘化县(后改为安化县、顺化县)同治(今庆城县城),并置白马县(后改延庆县),治今玄马镇,合水县改合川县,后并入弘化县。
五代后梁时,改庆州为武静郡,废马岭县。
后唐庄宗时,复改武静郡为庆州。
北宋置庆阳府,后设环庆路,改顺化县为安化县,府、路、县同治。
后设庆原路总管府,治安化县(今庆城县城)。
元属庆阳府,治安化县,后并安化、彭原县入府。
明洪武二年(1369),为庆阳府安化县,府、县治同城,直隶陕西布政司。
清康熙六年(1667),庆阳府、安化县改隶甘肃布政司。
同治十三年(1874),设董志分县(治今西峰区董志镇)。
1913年,废庆阳府,董志并入安化县,改安化县为庆阳县,先后隶陇东道、泾原道;1927年废道直隶甘肃省。
1934年2月后,县东北部设立华池县,先后属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陕甘宁边区;1935年,国民庆阳县(大部)隶甘肃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6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进驻庆阳县城,国民县政府驻地移至西峰镇(今西峰区);1940年2月,庆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庆阳县城成立,辖城关、高迎、三十里铺、驿马、桐川6个区公署45个乡,属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庆阳县城),以驿马关为界,国共分治。
1949年7月,庆阳国统区解放,统称庆阳县,辖庆阳市(乡级)和高迎、新堡、三十里铺、赤城、桐川、驿马6个区公署共30个乡,先后属陇东分区、庆阳分区、庆阳专区。
1955年10月,属平凉专区。
1958年4月,华池县并入;12月,合水县板桥等5乡及宁县瓦斜乡、镇原县肖金乡划归庆阳县。
1961年12月,属庆阳专区,恢复华池县,板桥等5个公社复归合水县,瓦斜公社归宁县,时辖28个公社。
1986年1月,析县南部8乡及西峰镇建立县级西峰市。
2002年9月,更名为庆城县,属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