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历史沿革

山丹原名删丹,历史悠久。

据《山丹县志》载,删丹古城在焉支山谷地近钟山寺处,“以晓日出映,丹碧相间如‘删’字,又名删丹山,而县以此得名”。

夏帝禹元年,山丹属《禹贡》雍州之域,西戎氏之故墟。

禹封少子于西戎,世代为首领。

周穆王十三年,祭公率师随穆王西征,西戎归顺。

西周时期,戎、狄两族在这里居住。

春秋战国时,乌孙与月氏共居河西。

其后,月氏逐乌孙而独居。

秦汉之际,北方的匈奴族强大起来,击败并赶走了月氏人,河西遂为匈奴右贤王的领地。

黑河东、西分别由休屠王、浑邪王分领。

西汉时期,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战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率众归汉。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山丹为张掖郡治。

东汉始建国元年(9年),王莽废汉立新,令天下改郡、县名。

张掖郡改名设屏郡、觻得改名官式。

山丹为设屏郡治。

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刘秀令各郡、县恢复旧名。

张掖郡及各县恢复原名称。

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六月,分张掖郡之日勒、山丹置西郡。

两晋南北朝时期,沮渠蒙逊在山丹建立北凉国,都建康(今高台县骆驼城)。

隋初改为山丹卫,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山丹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场所。

五代时,后梁乾化元年(911年),甘州回鹘攻沙州,张承奉力屈,订城下之盟。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六月,甘州回鹘遣使向后唐纳贡,乃册封王仁美为英义可汗。

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甘州回鹘王仁裕(仁美之弟)遣使纳贡,被封为奉化可汗。

北宋时期,天圣六年(102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击败甘州回鹘,建立西夏。

元时期,置甘肃行省,山丹为省会。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前往上都途中,曾在甘州停留一年,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了张掖的富庶、城市的规模以及宗教寺庙的宏伟。

明时期,山丹为陕西行都司及甘肃镇的治所。

清时期,改置山丹县,山丹为甘州府治所,甘肃提督统军驻地,节制凉州、肃州、西宁、宁夏四镇总兵。

2002年属地级张掖市。

2024年,撤销东乐乡、陈户乡、大马营乡,设立东乐镇、陈户镇、大马营镇。

调整后,全县辖6个镇、2个乡:清泉镇、位奇镇、霍城镇、东乐镇、陈户镇、大马营镇、老军乡、李桥乡。

同年,清泉镇、位奇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