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许多民族在河西地区活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曾是乌孙、月氏游牧地,后为匈奴所据。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先后击败了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王休屠和浑邪。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设张掖郡,祁连山一带正式归入中原版图。
其后河西回鹘(裕固族先民)曾攻入甘州,随后占据河西走廊西部,并立国,设牙帐于张掖,统治河西约140余年。
辛亥革命后,设甘凉道和安肃道,肃南地区大部分属安肃道管辖,隶属酒泉、高台、临泽、张掖、民乐各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所属的祁丰、明花、大河、康乐、马蹄等区都以原有的各少数民族部落为基础,建立了区、乡基层人民政权,区、乡行政领导人从各民族中的优秀分子和部落头目、宗教上层人士中选出。
1952年,成立了中共肃南县工作委员会。
1953年7月18日,决定在裕固族聚居的原高台县第六区、酒泉县祁明区、张掖县康乐区的基础上成立裕固族自治区(县级)。
1954年2月,成立肃南裕固族自治区(县级),酒泉祁明区(今明花乡)、高台第六区(今大河乡)、张掖康乐区(今康乐、白银两乡)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区的行政区域。
1955年5月,改肃南裕固族自治区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1957年,又将原属民乐、张掖管辖的马蹄区划归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1959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与青海省的行政区划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将托勒、八字墩、友爱划归青海省,将青海省的城滩草原移交肃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