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古村位于茶山镇,为明清古村落。整体造型像一条船,节庆有传统婚庆表演。这里的交通也很方便,里面也有吃饭的地方。这里是有着800年历史的南社明清古村,雕花翘檐式古旧建筑栉次鳞比,古建筑群保存良好,没太多后期添加,小资情调兼顾,乍一看还真有时光倒流的感觉。古旧的深巷,看不见尽头,望不见出处。村道旁枝叶繁茂的古榕树下有一口大池塘,两旁是青砖建造的旧式老房子,小桥流水,杨柳依依,古建筑倒映在水中,池水不起一丝波澜,分外安详。古村内有许多古老的祠堂,雕工精细犹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座祠堂都是家族对前人开枝散叶的感谢,及与对后人光宗耀祖的期待。走进细看那些浮雕,虽然颜色掉落的差多了,但却依旧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南社村古建筑的百岁坊是为纪念百岁
东岳庙,又名东岳行宫,位于象山村象岭南麓,始建年代不详,庙坐北朝南,占地1000平方米,供祀的是东岳大帝众神体系。该庙重建于南宋绍熙五年(1194),明正德十五年(1520)刘距重修、扩建,明代、民国及1993年数次重修。全庙依山取势,步步高升,坐北向南,由前殿、东岳庙明代碑刻门廊、香亭、两厢、正殿组成,占地约1000平方米。前殿为硬山顶,搁擅式结构;正殿施如意斗拱。全庙由中路正院和东、西道院三个部分组成,正面有大门、香亭、正殿,两侧对翼,有御马亭、虎殿及配殿。殿宇堂屋376间,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的最大的庙宇。整个庙宇气势恢弘,建筑精良。茶山东岳庙主殿供奉着东岳大帝,但两侧守护四神却十分奇特,均着朝服,冠以盔甲,或官帽。2008
茶山牛过蓢古村,位于生态园管委会附近,属茶山镇超朗行政村。原称“楼阁蓢”,因语音相近,被讹称为“牛过蓢”,俗称“牛角蓢”。由于村里大部分村民姓麦,故又称为“麦屋”。于南宋初年立村,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牛过蓢的自然生态优美,使人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明清时期的“世外桃源”中。牛过蓢古村有明清古建筑80间,除古建筑外,其最大特色,有古树33棵,树龄104至764年,榕树群毗连着数千平的竹林,并呈半圆形之势环抱古村,蔚为壮观。该村现有明清古建筑80间,村中古民居、书屋、祠堂、更楼、碉楼、古庙、古井、里巷、围墙等保护完好,代表性建筑有麦日桃故居。故居分别由书屋、住宅、碓间组成,内存华板、板雕、石雕、砖雕、墙雕、灰塑、壁画、板画、书法等
百岁翁祠,又名社田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北一40号左侧约10米,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清光绪十年(1884)、中华民国六年(1917)、1999年重修。坐南向北,三间三进四廊二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10米,总进深21.7米,占地面积约217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立柱、门框、墙脚石。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屋脊,碌灰筒瓦。头门挂匾“社田公祠”,挂“三房系本 十世源流”对联。头门内两侧各有一块石碑,为“百岁翁祠记”。中堂悬挂“繹思堂”木匾,脊灰塑有“光绪甲申”、“意新店造”款。后堂神台供奉明九世祖至明十二世祖谢氏祖先牌位。该祠堂原为谢社田住宅,后本人决定将所居之堂改为祠堂。谢社
谢遇奇家庙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东坊47号左侧,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1997年重修。坐南向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13.75米,总进深21.35米,占地面积约294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镬耳封火山墙,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头门匾额阳刻“家庙”,年款“光绪辛丑年”,落款“陶浚宣题”,挂“荣膺一品祀享千秋”对联,进门有挡中屏风。后堂悬挂“载德堂”木匾,神台处供奉清十八世祖至民国廿二世祖先牌位。后堂屋脊灰塑有“光绪辛丑”、“文如璧造”款。家庙是清廷为表彰谢遇奇功绩恩准而建造的。谢遇奇曾跟随左宗棠去新疆平定叛乱,以战功历补为副将,历官金门协台、九龙
简斋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明清古建筑群西门塘北岸,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清光绪三年(1877)、2004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两进两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9.4米,总进深15.2米,占地面积约143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屋脊,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首进两侧置塾台,红砂岩门匾阳刻“简斋公祠”,檐下保留清代彩绘壁画,檐板及斗拱梁架雕刻细腻精美,灰塑博古脊。大门进去有屏风,右侧墙上嵌一块光绪三年重修碑。二进“敬康堂”,瓜柱抬梁承重,灰塑龙舟脊。谢简斋,生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卒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享年59岁,生三子,长子
崔氏大宗祠又称山南祠、崔氏始祖祠,是一处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沙头镇城区内。宗祠坐北向南,面阔五间、纵深五进,有108个门口,现存有牌楼式的头进、牌坊及厢房。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清光绪年间重修,1985年南海县政府拨款维修。现仅存前进、牌坊及厢房。前殿为牌楼式,抬梁木构架,莲花托斗拱建筑,每层檐脊有灰塑彩凤,梁架上下雕花鸟和故事人物的立体图案,生动精巧;石牌坊为四柱三间楼式建筑,正面刻“山南世家”,前面刻“缵服扬休”,顶饰莲花托灰塑,抱鼓石是西樵山粗面岩石制作,雕花鸟、竹木图案,设计之精美,做工之巧妙,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
任天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明清古建筑群西门塘北岸,清同治十二年(1873)为村中谢氏第十四代子孙谢任天而建,1996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两进两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9.45米,总进深14.9米,占地面积约142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墙裙、勒脚、门框、柱及柱础;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山墙,灰塑龙舟脊,上立一对鳌鱼,绿琉璃瓦当及滴水。门前有三级红砂岩台阶,左侧立有4块进士麻石旗杆夹。大门上方红砂岩阳刻“任天公祠”4字,门两侧悬木对联。大门内有屏风,屏风上方悬3块进士、举人木匾。二进“敬思堂”,后部置神台,上供奉谢氏明十三世至民国廿四世祖先牌位。该祠对研究岭南地区祠堂具有很高的价值。2006年
百岁坊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明清古建筑群西门塘北岸,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岁至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岁。建筑纵深16.8米,横宽10.4米,占地面积174.7平米。远古时候医学尚未发达“人生七十古来稀”。当时南社村谢彦庆、谢实斯、谢振侯妻黄氏、谢彦眷妻叶氏,皆寿一百岁。邑令李文奎,郡守赵元上报朝廷,题请建坊纪念,经朝廷批准,准予赐金建祠,公祠命名“百岁坊”。所以百岁坊的正面像牌坊一样建筑,后面是祠,体现当时对女性的尊重。故祠堂匾称“仁寿堂”。
晚翠公祠:为南社谢氏七世祖谢晚翠的房祠,也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610且),1937年、1998年重修。坐东南向西北,为三间二进合院格式布局,头门设两塾台,头一进大门很简朴。墙基及门框、门楣均为红砂岩材质,两侧门柱刻对联“泽由七世,衍派千枝”,横额“晚翠公祠”。进门是一个窄长的木质挡中屏风,背面也有对联:“居乡当敦伦睦族,入庙须尊祖敬宗”。正屋上悬“仰徽堂”横匾,下边供奉先祖牌位。占地面积212.16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招梁与穿半混合式木作梁架。公祠门前的空地上立有两块旗杆石,分别是为同治四年、光绪二年的进士所立。一个家族在短短11年的时间里,就出了两个进士,确为家门盛事。
东园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中心,云野公祠左侧,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村民因东园公祠面积小而择址新建,1991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9.9米,总进深16米,占地面积约158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头门封檐板木雕精美,贴红纸书“东园公祠”。后堂神台处原供奉东园公神位。东园公为南社谢氏九世祖,名文卓,八世祖谢宏(号櫵谷)之子。它对研究清代岭南地区祠堂建筑及谢氏家族史具有重要的价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社谢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百岁坊对面,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清代曾修缮,1995年重修。坐南向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9.6米,总进深12.7米,占地面积约122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立柱、门框、墙脚石,麻石柱础、台阶、塾台。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屋脊,碌灰筒瓦。头门挂匾“谢氏宗祠”,进门屏风。后堂悬挂“聚顺堂”木匾。后堂神台供奉陈留堂上谢氏历代祖先牌位及明九世祖至民国廿三世谢氏祖先牌位。该祠堂为南社村明代建造最早的祠堂,对研究岭南地区祠堂具有较高的价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洛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中心东园公祠左侧,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2004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10.8米,总进深20.8米,占地面积约225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头门匾额阳刻“应洛公祠”,进门有屏风。头门前建有围墙。后堂挂匾“懋本堂”,神台处供奉应洛公及谢氏历代祖先神位。应洛公为南社谢氏十四世祖。它对研究清代岭南地区祠堂建筑及谢氏家族史具有重要的价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晚节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应洛公祠左侧,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2004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四廊二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11.75米,总进深22.5米,占地面积约264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正面墙裙红砂岩。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舟脊,碌灰筒瓦。头门檐下壁画、木雕精美,进门有挡中。后堂神台处供奉明七世祖至明十一世祖神位。后墙内有乾隆四十年重修碑两块。晚节公为南社谢氏七世祖,该祠对研究岭南地区祠堂具有很高的价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社关帝庙,又名武帝庙,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东坊村民小组办公室左侧,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2002年重修。坐西向东,三间二进一香亭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18米,总进深20米,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屋脊,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头门两侧塾台,挂匾“武帝庙”,进门有屏风。天井中建独立香亭。正厅内挂匾“乾坤正气”,供奉关帝神像。该建筑壁画、灰雕、陶雕、石雕精美,对研究清代岭南建筑具有重要的价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少简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晚翠公祠左侧,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1997年重修。坐南向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9.7米,总进深9.4米,占地面积约91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舟脊,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头门红石阳刻“少简公祠”,挂“文丞武尉 起凤腾蛟”对联。后堂悬挂“褒德堂”木匾,神台处供奉少简公及历代祖先牌位。该祠对研究清代东莞地区祠堂及南社村、谢氏家族等具有一定的价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社百岁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明清古建筑群西门塘北岸,明万历二十年(1592)为纪念村中百岁老人而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两进两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18.4米,总进深10.7米,占地面积约195平方米。砖石木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墙裙、勒脚、门框、柱及柱础。硬山顶,人字山墙,首进灰塑博古纹脊,上立一对鳌鱼,二进龙舟脊,绿琉璃瓦当及滴水。首进屋顶以墙体承重,二进前部分瓜柱抬梁承重,后部分以墙体承重。该祠对研究明清时期岭南地区祠堂具有很高的价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麦氏宗祠位于牛过蓢古村落前面,叔俭祖家庙左侧,少恭麦公祠右侧,始建于元仁宗延佑三年(1936)。明清两代均有重修。最近重修为1997年。坐东向西,面阔10.7米,进深26.5米。三开三进四廊二天井合院式布局。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抬樑与穿斗混合式樑架,硬山顶,灰塑龙舟脊,碌灰简瓦。其柱、门框、墙角均为红石。门联“来龙结叶,宿国家风”,横匾为“武烈流芳”。中堂桂“爱悫堂”匾。后堂祭殿供奉麦氏宋五、六、七世之宗祖。该祠堂具有清代东莞祠堂的特点,是研究当时建筑的历史资料。同时,对于研究牛过蓢族史有深蕴的价值。
云蟠公祠俗称“花厅”,座落于百岁塘北岸的富贵巷,毓生楼(俗称西楼)之后。据《南社村志》载:云蟠公祠,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岁(1780年),宽9.7米,纵深11.7米,118.5平方。2009年重修后成为南社村史陈列馆。云蟠公祠重修后,依然保持整体原貌,尤其是凹斗式的门脸仍然是红石砌就,云蟠公祠的石匾、石钉均为原件,檐下的彩绘已经褪色、模糊,仍保持原状,单单从门口可以看出南社古建筑管理所对古建筑的修复越来越专业,保护措施越来越得力。门口联曰“家传玉树,门接乌衣”,其实“玉树、乌衣”都是谢姓之代名词,这里都潜藏着谢氏的故事。厚德堂上一幅对联:上联为“乌衣子弟历代名声远”表示谢氏是赫赫有名的望族,历代闻名,而下联“银杏碧桃麟趾庆呈祥
茶山公园位于茶山镇爱国路73号,是一座休闲型的城市公园。公园内不时可以见到锻炼的老人,还有散步的一家人,非常热闹。地址:东莞市茶山镇爱国路73号类型:城市公园游玩时间:建议0.5小时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毓生楼(俗称西楼)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明清古建筑群西门塘北岸,是南社村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一座独具民国特色的民居,外部是西式小洋楼造型,内部保留中式“四水归源”的天井和金字屋的结构,居所中西合璧,是谢毓生所建,故名毓生楼。
云野公祠建于公元2002年,堂号为“敬德堂”,面积158.8平方米,集资金额,港币58万元,人民币2万8千元。祠堂中的狮阶础柱均为麻石,梁桁檐罩都是仿古木构件。
寒溪水村古民居位于茶山镇寒溪水村岭仔巷107号、前塘街31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24年10月,被公布为第十一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前塘街31号:文物本体。面积:147.23平方米。岭仔巷107号:文物本体。面积:390.37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前塘街31号: 从保护范围外缘起向外延伸0-0.5米。面积:169.63平方米。岭仔巷107号:从保护范围外缘起向外延伸0-1米。面积:427.43平方米。
寒溪水罗氏宗祠位于茶山镇寒溪水村前塘街六巷1号,年代为明清。为第十二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向西面延伸4米。面积:717.89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茶山镇寒溪水村前塘街六巷1号。
叶永青家族墓(含叶永青夫妇合葬墓、其父叶植梅墓、后人叶玉田夫妇墓)位于茶山镇京山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为第八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