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文化旅游景点

榴花公园

榴花公园占地面积31.5公顷,位于东城、石龙、石碣之间,莞龙公路与莞碣公路的交汇点的铜岭。公园南面与莞龙路相接,西面是铜岭山,山顶有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榴花塔,北面有抗日纪念亭。是一个集休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游乐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园林生态式公园。榴花公园内有花溪银塘、弘化寺、神仙床、七娘潭、铜鼓角等丰富的传说和文物遗址,周围有鳌峙塘的许公岩、徐景唐故居、海潮庵、余屋进士牌坊等旅游景点。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广东东莞市

榴花塔

榴花塔在附城铜岭,在主要的公路旁边,十分醒目。据说它是明朝万历年间当地人袁昌祚、袁应文所建,他们是当时的解元,也就是科举当地第一名,象唐伯虎那样有名的人物,而且后来也上京考中了进士。他们当时建塔是因为当地有两条流经这个地区的河总是泛滥,所以建塔以镇之。这铜岭离峡山七八里,受到东江潮汐的影响,为大水口,所以按古时风俗是必须建塔的,象杭州的六合塔就是建来镇压钱塘潮一样的道理。这个塔到1935年重建过一次,但登临时已见到墙皮剥落,砖石松动,很有些危险,所以到1999年全面维修,塔以红砂贮存岩为基础,青砖灰沙砌筑,为平面八角形,塔分七层,高39.75米,每层有凌角子叠涩出檐挑出平座,沿穿壁梯级绕平座分级可登。倡建人袁昌祚《募建榴花塔疏》道明

袁振英故居

袁振英故居位于东城街道温塘社区茶中村南边路28号,GPS坐标:北纬23°0257.3,东经113°4953.3,海拔高程21米。袁振英(1894-1979),笔名震瀛。1894年7月14日出生于此地,11岁随父母到香港,并进入香港的英文学堂读书。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学习。1920年任《香港晨报》及广州《民号报》《新民国报》。在此期间,为声援广东学生反对“二十一条”、-日货的斗争,组织广东游东记者团赴日本、朝鲜等地进行宣传活动。同年7月回国途经上海时,应陈独秀之邀,担任《新青年》“俄罗斯研究”专栏的主编工作,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年8月加入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参加《共产党》月刊的工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

榴花抗日纪念亭

榴花抗日纪念亭坐落在东莞市东城区峡口村铜岭山北面。东莞市政府于1997年7月出资修建。1998年10月15日,市委、市政府在这里举行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榴花抗日纪念亭落成典礼。沿着铜岭北面山峰拾级而上,可以看到矗立在山顶的榴花抗日纪念亭。台阶两边种有郁郁葱葱的青松,一直延伸到亭前。纪念亭呈四角亭形结构,高10米,共分三层。亭底层的正面挂着刻有“榴花抗日纪念亭”的牌匾。亭里立有一块抗日纪念碑。整个纪念亭占地面积约1480平方米。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石龙、广州、虎门相继沦陷,莞城危在旦夕。15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迅速组建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抵抗日军的入侵。10月19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决定,由社

中共东莞二线县委机关遗址

中共东莞二线县委机关遗址位于东城街道温塘社区皂二村南元巷,GPS坐标:北纬23°0250.6,东经113°4942.6,海拔高17米。1942年5月,中共粤北省委被破坏。根据形势的需要,东(莞)宝(安)前线地区于1942年7月成立中共东(莞)宝(安)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黄宇,组织部长王士钊,宣传部长刘汝琛,领导东江敌后前线的东莞、宝安、增城等地党组织,机关设在东莞林村。为了准备坚持长期斗争,东宝临工委决定把党组织分为一线、二线,一线负责支援部队,二线负责秘密斗争。根据东莞地区辽阔,各地政治条件不同的情况,东宝临工委又决定将东莞县一线党组织划分为前线和后方两个县委。同年7月,中共东莞一线后方县委在东坑卢动家成立,辖东莞广九铁路两侧地区

中共东莞县特派员机关遗址

中共东莞县特派员机关遗址位于东城街道温塘社区袁泽光(温塘乡人,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家里,GPS坐标:北纬23°0259.8,东经113°4949.5,海拔高程34米。1943年4月,中共东莞一线、二线县委撤销,改设特派员。陈铭炎任中共东莞县特派员,方定、王文魁、刘志远任副特派员。东莞县特派员隶属中共东江前线临时工委领导,机关设在温塘乡袁泽光家里,下辖厚街、太平、大岭山、水乡、清溪、常平六个区。陈铭炎在温塘主持全县工作,下乡工作时,他坚持与群众一起吃地瓜、喝粥水、食野菜,进一步提高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信。1943年上半年,为战胜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东莞组织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生产自救,种下大批旱地作物和秋收作物。同时,发动群众开展

温塘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

温塘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坐落在东莞市东城区温塘村南面大王公山下的温塘联办中学校园内。1966年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袁罗炯、卢昌、袁桥稳、袁丑引、袁旭基、袁发枝、钟根、李妹、袁成、陈林、袁邓加、袁丁、袁启厚、袁咸陈、袁享等16位革命烈士而建。纪念碑坐西朝东,水泥红砖构筑,碑座呈正方形,边长1.9米,碑高4米。碑的正面用红漆刻有碑文,字迹现已全消。为纪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剿匪战斗中牺牲的温塘籍烈士,温塘村委会于2002年10月在温塘年丰山庄年丰楼旁边山麓新建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占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园内新建有黄色琉璃瓦的烈士纪念亭,亭长13.1米,宽10.8米,高12米。纪念亭的正前方沿着台阶而

赵玉女墓

赵玉女墓位于东城区石井村狮子岭。又称皇姑坟,建于宋淳祐六年(1246年),面积80平方米。先后三次重修。墓前的石人、石马、石狮、石羊、华表无存。1988年重修时,在墓左中部壁上发现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东莞知县马逢乐对保护该墓的碑刻。赵玉女(1159~1245年),南宋高宗之女,宋室南渡时散于民间,被起兵勤皇的东莞人邓锐收留,后许配其子邓惟汲为妻,宋光宗即位后,玉女得认为皇姑,其夫邓惟汲被封为“税院郡马”,附城主山村的女婿黄寿昌被封为“郡马婿”。宋枢密院丞相赵汝遇特为黄寿昌书写了“国戚名家”的木匾额(匾长2.36米、宽0.95米),字为阳刻、贴金箔,今挂在主山村黄氏宗祠内。赵玉女住所多种梅花,故称“梅墅”,今存部分遗迹。19

东莞旗峰公园

??东莞八景之一,在古代是东莞的象征,倍受市民及外来游客钟爱。景点介绍旗峰公园位于莞城以南4公里的黄旗山,公园占地面积1600亩,内有山林公园、人工湖、植物园、黄旗古庙、黄岭道院、廉泉、黄旗山顶灯笼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十数处,是游人踏青、了解东莞历史的好去处。旗峰公园内有海拔189米的黄旗山,形似旗展,唐代以前称“黄岭”,是东莞的象征。“黄旗岭顶挂灯笼”是民间传说的东莞八景中的第一景。山下有建于宋代的黄旗观音古庙,逢年过节,游人如潮。山麓尚存古井,名“廉泉”,传说饮廉泉水,可使人变得廉洁。地址:东莞市东城区莞大道旗峰路1号类型:城市公园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电话:0769-22463895开放时间:6:00-22:00门票信息:

虎英森林公园

虎英森林公园位于东莞市东城区东南的黄旗山麓,西有黄旗公园,北有新世界花园、愉景花园,东邻峰景高尔夫球场,占地面积150多公顷,建有雕塑园、虎英阁、云雨桥、罗马柱林和烧烤场等娱乐设施。交通在东莞市区可到文化广场乘莞城——绿色世界的专线巴士前往,在虎英公园下即到。门票/开放时间20元广东东莞市

徐氏宗祠

徐氏宗祠在东莞市东城街道鳌峙塘村,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该祠长42米,宽22米,青砖构筑,整个建筑物保存完好。现仍有徐氏宗祠木匾一块,是巡按广东监察御史李时华题。其第一进屋脊则以石湾大型堆塑釉陶装饰,造型生动,工艺精湛,保存完好,是一组稀有的陶瓷艺术品。鳌峙塘是明天启四年(1624年)刑部尚书徐兆魁的故乡。徐兆魁字策廷、号海石,明万历四年(1576年)举人,万历四十年(1586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右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刑部尚书。

余屋牌坊

余屋牌坊位于东莞市东城区余屋村村口。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为表彰余士奇父子而赐建。清光绪年间、1993年、2000年重修。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明楼为木结构歇山顶,额施如意斗栱承重。坊额一面刻“进士”、一面刻“赐恩”四个大字。余士奇,东莞余屋村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授官宁国知府,断疑案快速准确,卒于任。其父余宗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得敕赐文林郎。同年九月赐建此牌坊。1989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东莞县委机关遗址

中共东莞县委机关遗址位于东莞市东城区温塘社区茶岭坊向南边的袁厚常家的一间平房里,占地约60平方米。1940年6月,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撤销,由陈铭炎、黄树楷、王士钊三人作为县委委员,组成中共东莞县委,陈铭炎任县委书记、黄树楷任组织部长、王士钊任宣传部长,谢阳光任武装部长,王河任妇女部长。县委机关设在温塘村袁厚常家。当时东莞县委的工作主要是领导东莞人民开展敌后抗日斗争,在水乡一带组织抗日武装和抗日团体,在大后方开展工作。(东城区委宣传办祁晓峰)

下桥钱氏宗祠

下桥钱氏宗祠位于东莞市东城街道下桥社区,年代为明清。东莞东城下桥村,面积约为3.82平方公里,是东莞境内唯一的一个由钱姓人口组成的村,现有钱姓族人2600余人。村中有一座古老的钱氏宗祠,宗祠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勋封吴越旧家本在钱塘,官守惠阳近派始分东莞”,显示该村钱氏源自浙江钱塘。2024年4月19日,下桥钱氏宗祠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卫佐邦墓

卫佐邦墓位于东莞东城区同沙林场飞鹅岭。在同沙生态公园里面,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保存了多处历史遗址和人文景胜。园区里青山绿水环绕的飞鹅山上,有一座鲜为人知的百年将军墓——卫佐邦墓。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余屋余氏宗祠

余氏宗祠位于广东东莞市东城街道余屋社区,是一处始建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余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长53米,宽17.4米,总面积约922平方米。红石青砖构筑,分四进。正门横匾书“余氏宗祠”,第二进有一木匾,正面书“风采流芳”,背面书“两朝良弼”,为浦江阮尚忠题。整个建筑物保存完好。有碑刻“余氏祠堂记”一块,为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所刻,是进士中宪大夫、户部尚书郎陈嘉言撰文并书篆的。该碑记述余氏家族从宋到明南迁东莞定居的过程。为研究东城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东莞海潮庵

东莞海潮庵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鳌峙塘四村内,面临东江南支流,与石碣镇隔江相望,一条堤岸公路如飘带般横亘在它的前面,连接一千米外的石碣大桥。南距深圳78公里,北至广州62公里。广深铁路的石龙站就在附近,约十数分钟车程,交通便利。海潮庵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7年),距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由乡人徐兆魁倡议捐建。徐兆魁,明万历年间曾任刑部尚书,后归隐故里,乐善好施,德高望重,人所敬仰。据当地村民介绍,东莞自古为冲积平原,河流纵横交错,海潮庵因面向涛涛的江水,遂得名“海潮庵”。据海潮庵牌匾记载,海潮庵屡经兴废。明清历代海潮庵多次重修,清道光年间(1782—1850年),住持佑贤和尚重建海潮庵重建。解放初期,海潮庵又一度荒废,时修

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

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位于东城街道温塘社区茶中村南边路28号,年代为1940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4年10月,被公布为第十一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滴水及外墙为界。面积:90.8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东、北、西从保护范围外缘起各向外延伸2米,不足2米的以相邻建筑物滴水及外墙为界;南从保护范围外缘起向外延伸12米。面积:276.3平方米。

周屋周氏宗祠

周屋周氏宗祠位于东莞市东城街道周屋社区三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4年11月,被公布为第九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祠堂四周民居滴水为界。面积527.8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起各向外延伸5-10米。面积1287.5平方米。

立新革命烈士纪念碑

立新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东城区立新犬眠岭村北面的金桔岭山南坡,建于1966年。纪念碑内安葬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蔡焯、张检、袁生等14位烈士的骸骨。纪念碑占地面积150平方米,碑高5.4米。碑座呈正方体,边长2米,用水泥、红砖构筑。碑的正面朝东南,碑身中间竖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纪念碑座上面横刻着“永垂不朽”四个字。碑座中间是油漆书写的碑文,现字迹全消。周围是140平方米宽的水泥平台,平台四周种有青松翠竹,四季常青。因城市建设的需要和原有的纪念碑年久失修,1997年底拆除旧纪念碑。2000年3月,立新村委会在洋杞坑村与洋田沥村交汇处的山顶重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广场占地面积1224平方米,新纪念碑

温塘文阁

温塘文阁位于东莞市东城街道温塘社区文塔公园内,年代为清。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4年11月,被公布为第九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文物本体外缘起各向外延伸5米。面积120.2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起各向外延伸10米。面积575.7平方米。

东江纵队抗日浮雕

东江纵队抗日浮雕位于东城街道榴花公园英雄广场纪念景区内,GPS坐标:北纬23°0509.8,东经113°4847.9,海拔高程40米。东江纵队是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创建的一支华南人民抗日武装。在华南抗战的艰苦岁月里,东江纵队在中共中央、中共南方局和广东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1.1万余人的人民抗日武装,并坚持在华南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抢救了大批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盟军武装人员和国际友人;英勇打击敌人,积极配合全国抗日战场和盟军对日--作战;在东江和北江广大地区,建立了总面积6万余平方里、人口450万以上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成为威震

绍贤家塾

绍贤家塾位于东莞市东城街道温塘茶下村中和圩,年代为1937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4年9月,被公布为第十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四周民居滴水为界。面积613.4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起各向外延伸5-10米。面积1532.8平方米。

乌石岗黎氏宗祠

乌石岗黎氏宗祠位于东莞市东城街道主山社区乌石岗工业区,年代为明-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4年11月,被公布为第九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祠堂四周民居滴水为界。面积670.3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起各向外延伸5-10米。面积1785.4平方米。

修鳌峙塘围堤记碑

修鳌峙塘围堤记碑位于东莞市东城街道鳌峙塘社区东路口,年代为1948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4年9月,被公布为第十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亭外缘各向外延伸2米。面积227.2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起各向外延伸10米。面积897.7平方米。

主山黄氏宗祠

主山黄氏宗祠位于东莞市东城街道主山社区主山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4年11月,被公布为第九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祠堂四周民镜嗡?991.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