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文化旅游景点

东山庙——东宝工农红军领导机关遗址

东山庙——东宝工农红军领导机关遗址位于东莞市大朗镇屏山社区对面的东山。1928年5月28日,东莞、石龙、宝安三地中共党组织在东山庙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以东莞、宝安交界的东山为中心,向东莞、宝安邻近发展,实行武装割据,进行土地革命。东莞、宝安两县的县委负责人进驻了东山,在东山庙设立领导机关。两县党组织领导的部分武装队伍,也开进东山。党组织按照红军制度,对集中的武装编为红军建制,准备从游击战争入手,扩大红军和赤卫队组织。他们一方面派人做瓦解国民党军队的工作,试图发动士兵起义;一方面深入东山附近农村,散发宣传品,宣传土地革命,惩办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和-分子。由于当时--严重,-军队步步紧逼,红军部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弹药给养无法解决,群众

水平革命烈士纪念碑

水平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大朗镇水平村。为纪念东山坳伏击战牺牲的烈士而建。东山坳位于大朗镇屏山村(原属水平生产大队),紧靠东山,有一山路通往黄江镇梅塘地区。1948年5月,为了粉碎敌人的第一期“清剿”,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三团政委黄华、副团长林文虎、副大队长何棠,率钢铁队和金重队向大岭山区挺进,在屏山村驻扎。5月16日,国民党军队约200人从霄边出发,准备进驻梅塘,途中在犀牛陂荔枝园休息。三团得到消息后决定在东山坳伏击这股敌人,布置钢铁队设伏于坳南侧高地,金重队占据坳顶,并派一个班控制主峰,另一个班斩断敌后路。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大获全胜,俘虏虎门要塞第二大队副大队长兼第五中队长黎汉民、县警中队长刘定加以下

南石陈公祠——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南石陈公祠——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位于大朗镇南石区166号侧,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清道光四年(1824年)和2002年两度重修,GPS坐标:北纬22°5702.5,东经113°5545.0,海拔高程26米。1944年5月15日,路西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在巷尾村南石陈公祠正式宣布成立,管辖东坑、梅塘、大朗等地。赵督生任区长,卢鉴明、古海生、陈鉴泉为区员。区政府设三个委员会:抗日自卫委员会、生产建设委员会、联乡委员会。其中,抗日自卫委员会有一个中队约六七十人的武装。同年6月,新一区政府梅长塘办事处成立,辖梅塘、长江、塘厦等地。办事处有武工队5至7人,常备队50人至70人。1945年3月原在寮步的新三区抗日民主政府撤销,原管辖的寮

保安墟古街

保安墟古街位于大朗镇蔡边村、水口村,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第八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井头村古建筑群

大井头村古建筑群(含诚士书室、香火堂、宏育学堂及十二座民居、两口古井)位于大朗镇大井头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为第八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光庙

文光庙位于大朗镇松柏朗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为第八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竹山战斗遗址

竹山战斗遗址位于大朗镇竹山社区敦煌岭,GPS坐标:北纬22°5754.0,东经113°5530.5,海拔高程28米。1945年5月9日,盘踞在寮步的日军一个中队100多人沿莞樟公路进犯大朗,企图抢粮。当日军行进到黎贝岭、竹山附近莞樟路段时,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猛豹大队在大队长沈标和政治委员李少清的指挥下,根据地形地貌,在竹山敦煌岭上伏击敌人。猛豹大队把日军四面包围,猛烈冲锋,将敌打垮。日军狼狈逃走,进入竹树山的一部被压在水田里及山脚下。此战,猛豹大队政治委员李少清等8人牺牲,大队长沈标等10人负伤;打死打伤日军35人。当天下午5时,驻松柏朗村的猛豹大队和村民在该村为李少清等抗日烈士举行隆重葬礼。1983年12月2日,松柏朗村在大朗区公所

屏山水口伏击战遗址

屏山水口伏击战遗址位于大朗镇屏山社区东山的半山腰上,GPS坐标:北纬22°5220.6,东经113°5610.3,海拔高程81米。1948年5月,为粉碎国民党的第一期“清剿”,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三团政治委员黄华、副团长林文虎、副大队长何棠,率钢铁队和金重队向大岭山区挺进,在屏山水口(现为大朗镇屏山社区)驻扎。5月16日,国民党靖海部队驻虎门要塞第二大队第五中队、县警第四大队第九中队刘定加以及李积仓自卫队约200人从霄边出发,准备进攻梅塘,途中在犀牛陂荔枝园休息。三团得到消息后决定在东山坳伏击这股敌人,布置钢铁队设伏于坳南侧高地,金重队占据坳顶,并派一个班控制主峰,另一个班斩断敌后路。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大获全

松柏朗革命烈士纪念碑

松柏朗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大朗镇松柏朗村。为纪念东江纵队猛豹大队政委李少清等6位烈士及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一名游击战士而建。1945年6月9日,驻东莞寮步的日军100余人,沿莞樟公路出动抢粮。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猛豹大队在黎贝岭截击日军,毙伤敌35人。战斗中,大队政委李少清等6名指战员英勇牺牲。当日下午5时,驻松柏朗村的猛豹大队和村民在该村为李少清等6名抗日烈士举行隆重葬礼。1948年春,该村群众把与国民党军队作战牺牲的一名游击战士附葬于此。1961年9月,松柏朗村按当地传统习惯,把7名烈士的骸骨装于灵塔,呈一字形排列。1963年8月,建成灵塔屋式样,此为纪念碑的雏型。1983年12月2日,该村在大朗区公所的支持下改建成现存的纪念碑

犀牛陂革命烈士纪念碑

犀牛陂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大朗镇犀牛陂村井水尾,GPS坐标:北纬22°5211.8,东经113°5241.0,海拔高程46米。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曾在犀牛陂与敌人展开过多次战斗,一些游击队员在作战中英勇牺牲。东莞解放初期,犀牛陂村群众找到其中的两位烈士的骸骨,装好埋在村中的一座小山包上,用水泥密封好。1975年春,为纪念这两位烈士,犀牛陂大队在这座小山包上修建烈士纪念碑。2007年8月重建。该纪念碑坐东南向西北,麻石砌筑,碑高2.01米,底座长1.4米,正面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红字,碑两侧种植柏树,碑旁边新建有纪念碑管理用房。这两位烈士,一个名叫谢许球,男,1904年

松木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松木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大朗镇松木山村锦绣区花果山,GPS坐标:北纬22°5404.6,东经113°5432.9,海拔高程31米。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松木山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的游击基地之一,部队经常在这里活动,曾经与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展开过多次的战斗。抗日战争期间有5名游击队员在这里牺牲。1944年为纪念在松木山牺牲的游击队员,松木山村的群众把5名烈士葬在狗门岭(地名)。1962年,为了让烈士得到更好的安息,把烈士的骸骨迁移到松木山村花果山上。1989年,松木山管理区对墓碑作了重修,所立纪念碑坐北向南,碑座长7.8米,宽5.1米,碑高2.58米。碑的底座为墓,烈士的骸

石厦革命烈士碑

石厦革命烈士碑位于大朗镇么宀ぢ芰肷希珿PS坐标:北纬22°5526.8,东经113°5813.9,海拔高程37米。1945年冬,在广九铁路以西一带活动的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一部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指挥员组织部队突围,战斗异常惨烈。游击队指挥员命令少年班抢占石龙岭制高点,掩护部队主力撤退。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班长振臂高呼:“同志们冲呀!”只见小战士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顽强地阻止敌人的进攻,有两名小战士(姓名及籍贯不详),更是毫不畏惧,英勇杀敌。刚冲到半山腰时,一串串罪恶的-穿过他们的胸膛,倒在山坡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牺牲时才十三四岁。烈士遗体当时葬在石龙岭,骸骨用瓦罐盛装。2001年,石厦村开发石龙岭,为了纪念1945年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