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至德二年(757),改宝安县为东莞县,县治迁至到涌(今莞城),东莞始建县城。
宋代始建砖城。
明洪武十七年(1384),南海卫指挥常懿改筑红石大城,城墙长4330米,连接道家山、钵孟山,始称东莞城。
清代辖地扩大到城外""十二坊""(今博厦、西隅、北隅居委)。
民国时期,县城逐步向西南方向发展,分城内(一区)和城外(二区)二部分,统称县城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设立莞城市,属东莞县。
1950年8月撤销莞城市,改为县辖镇,称莞城镇。
1958年11月,成立莞城公社。
1965年改称莞城镇。
1987年撤莞城镇,分设城内区、城外区、篁村区街道。
1988年7月7日东莞升格为地级市,设立城区人民政府筹备组。
2002年撤销东莞市城内区、城外区街道,设立莞城街道,并沿用至今。
很多老莞城或许都有吃过这样的大包,在莞城佐丹奴隔壁的朝阳饼家依旧有卖,馅料有鲜猪肉,鲜鸡肉,鸡蛋,冬菇等,包子大而足料,绝对没有偷工减料的成分,还有十分美味的糯米卷,价格便宜,可以说东莞大包正在渐渐失
卢焕光(1923——1957),原名卢植,曾用名何胜、卢汉光,东莞莞城人。1938年10月参加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1939年1月被派往河源,在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独立第二十旅第三团政工队任队员、代理指导
何通(1924——2002),东莞莞城人。1938年10月参加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9月至1946年6月,历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战士、侦察员,小队政治服务员,中队副政
李燮邦(1914一1940),莞城县后坊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燮邦刚从明生中学毕业便参加“抗日青年军事训练班”,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8、9月问,李被调去常备队第一中队任副中队长。1
何与成(1916~1940),又名景炎。广东东莞县城人。少年时代在莞城就读小学、初中,后到石龙一店铺当学徒工。随后回莞城当图书馆职员。在此期间,阅读进步书刊,还和进步青年组织读书会。1934年(民国2
张如(1911?999),原名张广业,又媚曛辽虾Q罢抑泄膊匙橹?999年7月逝世。解放前经历1925年入东莞中学读书。1932年至上海
李鹤年(1908――1929),东莞莞城人。1926年4月12日,共青团东莞地委成立,他被选为候补委员。1927年秋天,李鹤年任中共东莞县委青年委员兼共青团东莞县委书记。1928年3月,县委领导机关迁
何鼎华(1914——1952),东莞莞城人。在东莞中学读书时,就积极投身爱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莞中毕业后,先后做过小学教师、博物图书馆管理员、《东莞周报》兼记者。1935年6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