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领导机关(龙见田)遗址位于东莞市黄江镇南部的龙见田村。1944年4月间,东江纵队为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决定利用战斗间隙,集中第三大队、第五大队和东莞大队在东莞梅塘地区进行集训。由王作尧、杨康华和梁鸿钧等组成临时指挥部,领导和组织实施对部队的整训,临时指挥部设在马山脚下的龙见田村祠堂。当时的祠堂是由青砖建成,面积大约1300平方米,1991年龙见田村因扩建学校将其拆除。第三大队由大队长邬强率领驻龙见田村,分别住在达成公祠(青砖建成,面积78平方米)、敏斋公祠(青砖建成,面积95平方米)、花厅(青砖建成,面积150平方米)三处地方,现这三处地方保存完好。集训部队、民工队(宣传队)早上到村里的空地集训,白天帮助村民锄稻草,修补房屋
黄猄坑战斗遗址位于黄江镇黄京坑(原名“黄猄坑”)村北面,东面是王猴山,南面是黄京坑村,西面是大朗打石岭,北面是大朗凤山。GPS坐标:北纬22°5301.3,东经113°5807.4,海拔高程136.01米。1944年3月31日,驻大朗的伪军第45师134团1000余人进攻驻梅塘乡黄猄坑村的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清晨,伪军气势汹汹地直奔黄猄坑而来。第三大队以一个小队在黄猄坑西北山地敌人的来路展开麻雀战,消耗和疲惫敌人,将伪军逐步引入黄猄坑。伪军进入黄猄坑发现扑空后,慌忙向北撤退。此时,隐蔽在黄猄坑西南面山上的第三大队主力从左翼杀出,第五大队主力从右翼插上,两支劲旅对敌展开钳形攻势。指战员们在猛烈火力掩护下,猛打猛冲。梅塘乡的抗日自卫队和民
黄江梅塘烈士公园位于黄江镇田心村元岗,GPS坐标:北纬22°5000.5,东经113°5820.6,海拔高程25米。这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黄京坑、梅塘等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一座小型园林式墓园。1944年3月31日,伪军第45师第134团1000余人,进攻驻黄江黄京坑村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大队。第三大队在驻长山口的第五大队和民兵自卫队的配合下,击溃了伪军,歼敌两个连。东江纵队第三大队牺牲一人。同年5月7日,驻广九铁路樟木头的日军加藤大队500余人,偷袭驻梅塘的东江纵队领导机关。5月8日,第三大队在第五大队、东莞大队以及民兵的配合下,击退来犯之敌,毙伤日军近百人。此战,东江纵队独立中队伤亡30余人,其中独立中队政
长山口战斗遗址位于黄江镇长龙村南山水库周围,GPS坐标:北纬22°5015.4,东经114°0021.2,海拔高程32米。1948年5月8日,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三团副团长林文虎率领钢铁队,在长山口冲破国民党第154旅一部和林村自卫队及观澜联防队、塘厦国民底ぞ桓隽娜泛衔В猩说?9人。第三团牺牲2人,负伤2人,被俘1人。1949年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获悉驻梅塘的国民党东莞县保警大队一个排从塘厦回防。于是,第三团命令第一营营长何棠率该营第一连,从黄江的上、下流洞村急行军到敌人必经之路——长山口的伯公坳伏击这股敌军。第三团一连赶到长山口正在登山坳时,先到之敌已开始下山坳,结果伏击战变成了遭
宝山冶银遗址位于东莞市黄江镇宝山。明正德年间在此冶银,后因成本高,含银量低而停产。采银矿洞呈水平圆台形,深约11米,洞口高7米,宽4米,洞的深处高、宽各2米,内分两层,有人工开凿痕迹。洞前的小水沟有大量人工堆积土,堆积中含冶炼过的银矿石。其时称此洞为银窑。宝山原名卢山,因银矿而改称宝山,当时的宝安县亦因此而得名。
黄牛埔森林公园位于东莞市黄江镇南部,占地面积8.65平方公里,是以森林、湖泊、湿地(滩涂)为风景资源,以“青山秀水、山地运动、湿地沙洲”为游览主题,具有休闲游憩、康体健身、科普教育等主要功能的,兼有一定城市公园功能的城市型森林公园。
梅塘战斗遗址位于黄江镇龙见田村南面,GPS坐标:北纬22°4946.2,东经113°5845.8,海拔高程149米。1944年5月7日,驻樟木头的日军加藤大队出动500余人,偷袭驻梅塘乡龙见田村的东江纵队领导机关和第三大队。当时,东江纵队第三、第五大队和东莞大队,集结在梅塘地区整训。纵队领导王作尧、梁鸿钧、杨康华等人在梅塘乡龙见田村组成领导机关,领导部队的整训。5月8日拂晓,日军先头部队进至龙见田村的左侧,企图占领附近高地马山,偷袭驻村里的第三大队。王作尧和第三大队大队长邬强发现敌情,当即命令正在出早操的第三大队独立中队从西面抢占马山,掩护领导机关部转移。独立中队第一小队抢占马山头制高点,第二小队占领马山尾的主峰。邬强也随部队登上马
鸡啼岗黄氏宗祠位于黄江镇鸡啼岗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第八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