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文化旅游景点

黄圃石岭山海蚀遗址

石岭山海蚀遗址位于中山市黄圃镇西面尖峰山北段石岭山东面山脚(东坑大冈山脚)一带,占地范围2500亩。它不仅是广东沿海迄今为止所发现规模最大的海蚀遗址,而且是广东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的海蚀遗址之一,属5000年前地壳变化而形成的古海地貌,属白垩纪红砂岩砾石地质,其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在珠江三角洲现存海蚀遗址中,是最完整的地质标本,有着非常独特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黄圃海蚀遗址揭开了黄圃作为广东四大古海镇之一,几千年沧海桑田的神秘面纱。据中国科学院广东地理研究所已故中山籍地理专家何大章等考证,该遗址是中山境内尚存二处海蚀遗址之一。目前该海蚀遗址占地范围2500亩(约16750平方米),海拔为29.4米,由于长期的海侵海蚀,形成多处岩

中山报恩禅寺

报恩禅寺,原名观音庙,位于葫芦岗山麓,黄圃镇观仙路1号,原名观音庙,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距今约320年),占地667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1988年和1995年重修。1999年市政府落实宗教政策由宗教局接管,改名“报恩禅寺”。2001年经省市政府批准对外开放,成为中山市重要的宗教场所,寺内终年香火鼎盛。2003年经扩建和重修,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药师亭、斋堂、客堂、慈济苑等精美的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色浑然一体,庄严典雅,是中山观光旅游之景点,游客络绎不绝。

黄圃天福塔(黄圃公园)

天福塔建于中山市黄圃镇围子岭顶端,设计标准为楼高56米,分九层,建筑特色以仿宋风格为主,并融入黄圃镇800多年历史文化沉淀的民间特色,如飘色、腊味、龙舟、麒麟等,天福塔为黄圃镇的标志塔和景观塔。也是迄今为止中山市海拔最高的景观塔(围子岭海拔82米,天福塔高56米,共计海拔138米)。

鳌山古村

在黄圃镇鳌山村南约坊和北约坊一带,有多处古迹,如三十六级古石径道、宋代古码头遗址、古祠堂群、古青砖屋群、北极古殿、社学庙及北约观音大庙等。2024年,鳌山村成功申报为广东省第三批古村落。鳌山村的岗东南、北约坊方圆200米地段,坐落着苏、严、黎、许、何、关、潘、梁等八姓11座古祠堂和约200间古青砖屋群,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40余间。其中包含一间古泥墙屋,一间古蚝壳屋,虽破烂但仍可看到旧貌,这些古建筑,不失其旧时依山傍水,绿树掩映,次第相连的古村落特色。位于鳌山村的北约观音大庙、北极殿、社学庙都是建于明清时代的,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承载了多彩的文化,很有考究价值。宋代码头位于三十六级古石径的东端,以前的村民从此处出海打鱼。通向宋代码头的

黄圃古树公园

黄圃镇镇一村有一株生长500年以上的古樟树,该树在地面长成两株两人方能合抱的树干,可能是早期主干断折而长出的两个侧枝。2003年经中山市林业局专家鉴定,认为该树是中山市目前已知树龄最长的古树。当时测量树高18米,树冠21米。目前,市镇村三级已投入150万元围绕古樟树周围规划30亩山地建设“古树公园”。关于这棵树,流传着一个传说:以前黄圃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一场特大洪水把一位姓何男子和一位女子双双顺流而下漂到镇一村,看见两棵古树,两人各抱一棵,紧紧抱住不放,直至洪水退去,两人因此得救,结为夫妻,安居此地开始耕种,繁衍后代。后人为教育子孙后代,感谢两树救命之恩,便命名两棵相连的樟树为“夫妻树”。

黄圃古码头遗址及古石径

鳌山村古石径位于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鳌山村,建于明代,由鳌山村码头遗址石台阶(上36级)沿饭盖岗拾级而上至山腰,顺坡而下(下36级),最后到“北约通津”牌坊前,故称三十六级。全长约400米,宽约1.1米。古石径由三列花岗岩条石并排铺砌而成,有部分为横铺的红砂岩或花岗岩条石。部分石面凿有榄形条纹以防滑。这条古石径是当时村民到黄圃墟的必经之路,故有“过岗”之说。该石径是中山现存年代较早、规模较大的石板路之一。202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百龄流芳牌坊

百龄流芳牌坊位于镇一村,建于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为四柱三间通天式石牌坊,高5米,坊额正面是石雕阳刻楷书字体“百龄流芳”,上方嵌有“聖旨”二字。石雕背面则镌上“升平人瑞”,上方刻有“恩荣”字样,正背两面字体对称,图案统一。牌坊为该村百岁老人文林郎何羽祥受清代皇帝所赐,现仍屹立于其玄曾孙后裔何祥吉家门前。何祥吉是黄圃有名的企业家,热心慈善事业。

北约观音大庙

北约观音大庙位于鳌山村岗东北约路1号,大庙约建于明末清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第一次重修,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和1995年进行二、三次重修,庙内存有碑文记载。大庙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98平方米,三进三间,内设有天井,砖木台架结构。镬耳风火墙,硬山双龙吐珠式顶,青砖三隅彻墙,前檐木雕,砖雕、墙画、书法等一应俱全。天亍=井两旁有廊,硬山奇峰,博古脊,双耳山墙,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庙内有木雕、壁画、灰塑等装饰。天井右雨廊壁嵌有乾隆到民国年间的勘街及重修碑刻四块。北约大庙是当地村民祭祀、议事和活动的公共场所,是当地民俗和乡村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凝聚了当地的集体记忆。

中山糖厂旧址

中山糖厂旧址位于中山市黄圃镇新糖社区新明南路173号中山市正业中糖实业有限公司内。1955年11月兴建,1957年12月建成投产。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后来续建扩大到12万平方米。该旧址现仍具有一定的规模,保留有1955年至1957年建厂之初的办公楼、制炼车间、压榨车间、动力车间、铸造厂和装包间等,建筑多为砖混结构,外墙为红砖垒砌。制炼车间为四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红砖构筑外墙,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内部保存有建厂时的部分机器、部件,如糖糕分离机18台、汽水分离机8台、助晶箱14个、煮糖罐6个等;在1984年更新车间设备时,淘汰旧设备,取用新型压榨机系列,将旧设备更换或将部件更换。如煮糖罐的底部是原有的,外部的保温木条是后来更换的。

中山玉泉洞

玉泉洞,又称仙庙。位于石岭村奎楼岗,为海蚀遗址最大的海蚀洞,宽15米m3.3米、离地面约10米高、镌有“滴水岩”之摩崖石刻宕Π踩艘端趟盏男惺橐蹩獭O擅碛?984年重修,现保存良好。仙庙又称“吕祖仙师庙”,建于鳌山村一巨大岩洞,相传吕洞宾曾云游此地,并在洞中留宿。清光绪二十年(1894),村民在此建庙,供奉吕洞宾像。岩洞上刻有“玉泉洞”三字,庙内南北门各有门联一对,为许多文人墨客无法读通。此两联大概意思是:该仙庙一带的山崖、山洞、山色等非常奇特,自然景色绝美,有猎奇者不惜长途跋涉来庙看个究竟,前

群旗岗烈士纪念碑

烈士纪念碑座落于群蜞岗,建于1949年,原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烈士墓。1963年扩建为陵墓,占地面积121平方米。1969年重建,陵墓呈圆形,直径27.5米,为烈士骨塔龛,装有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及建国后牺牲的烈士遗骸。墓前碑高10米,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座镌有48位烈士事迹志铭。在80年代,政府再斥资数十万元,扩建烈士陵园,在烈士碑的西南面和后面分别建起了小亭,在登山的路上用混凝土铺设了梯级,在路中央筑起了一个庄严肃穆的混凝土结构的牌楼。现在,烈士陵园已成为一座公园,是黄圃人民凭吊烈士和休憩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