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香山置县前属东莞县文顺乡,置县后属丰乐乡。
明代,称谷字都,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称谷镇。
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第五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称南乡区,次年复称第五区,分为三乡、五岳、崇正、东桂4个乡。
1949年11月,复属第五区。
1952年7月,改为上五区。
1953年3月,改称第二区。
1955年8月,称平岚区。
1957年,分出神湾乡,称三乡乡。
1958年8-10月,改称星火公社后归并三乡大公社。
1959年4月,改称三乡公社。
1961年8月,神湾公社并入改称三乡区。
1963年1月,复称三乡公社,同时析出神湾板芙。
1974年8月,分出山区建设指挥部。
1983年11月,复称三乡区。
1986年12月,改为三乡镇。
三乡濑粉,是用以优质粘米为主要原料,并选用当地的优质矿泉水,拌和成稠度适中的粉浆,蒸制成细长而很有韧性的园条状鲜粉,成品配上上汤肉料,吃起来粉条润滑爽口而有弹性,非常可口。三乡濑粉有200多年的历史,
三乡小炒是三乡人的饮食特色。凡属逢年过节,红、白筵席者是不可缺少的乡土特色菜馔。吃起来酸酸甜甜,味道极美。不但三乡人喜闻乐道,在外地也早为人知,脍炙人口。如果宴席上没有三乡小炒,三乡人就会非议,甚至受
提到三乡茶果,想必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三乡濑粉。其实,三乡茶果品种丰富,除了濑粉,还有三丫苦、萝卜糕、豆捞等,每一种都各具风味,其制作手法值得我们传承。让我们来认识三乡茶果中的“叶仔”。先民从福建一带
这是一道地道的三乡小吃,在三乡也不是每间餐厅都能做出那种地道的风味来。三乡豆捞的用料和做法都比较简单。原料只需糯米粉、花生、清水三样,先将糯米粉用清水和面,搓成粉团,跟汤圆差不多大小,搓好后,用开水烧
禾虫酿凉瓜三乡地区原本也是鱼米之乡,禾虫、凉瓜这两种充满了田园风味的原料,组在一起则合成了一道田园风更浓郁的菜式。师傅先是将凉瓜挖空,禾虫就酿在挖空的地方。据师傅说,禾虫中还加入姜、蒜、果皮、鸡蛋、胡
郑健超(1939.10.6- )高电压技术专家。广东省中山市人。1963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撼ぁ⒅泄愫思殴究萍嘉魅巍⒏呒豆こ淌Α3て诖邮?/p>
郑观应(1842—1922),又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父亲是乡村塾师。清咸丰八年(1858)奉父命往上海新德洋行,从其任买办的叔父学商。翌年由徐润介绍入宝顺洋行,咸丰十年(1
郑天锡(1884—1970) 字云程,号茀庭,三乡雍陌村人,法学家、外交家。早年香港皇仁书院毕业后,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攻读法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民国5年(1916)参加国际法学公开考试,获首奖,被
郑守仪,女,海洋原生动物学家。1931年5月20日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原籍广东中山。1954年毕业于菲律宾东方大学,教育学士。1955年就读于国立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生物系,1956年回国。中国科学院海洋
郑耀宗,微电子学专家。1939年2月9日生于香港,籍贯广东中山。196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67年获加拿大卑诗大学博士学位。曾任香港大学校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以来对
吴铁城(1888—1953)号子增,三乡大布村平湖人。出生于江西九江,其父吴玉田在此地经商。其早年入读九江同文书院,清宣统元年(1909)参加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任九江军政府总参议官,负责办理与军
郑思齐(1835—1892)字正思,号济东。郑文瑞长子,郑观应兄,出嗣伯父郑文经。例贡生,江苏候补道。名香山买办。娶平岚容氏为正室,蔡氏、叶氏、劳氏、华氏、陈氏、林氏、李氏为继室。清咸丰二年(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