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大榄、小榄为濒海要区,隶属南海郡。

隋、唐,属南海县。

宋代,称永宁乡潮居里。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立县时划入香山县,称宁安乡。

明洪武十四年,大榄、小榄分立,统名大榄都。

清光绪六年(1880年),改称榄镇(小榄部分称榄乡),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第三区。

民国十二年(1923年),香山县三区的榄乡沿称小榄镇,为区辖下的乡镇,为建镇之始。

1952年11月,升格为区级镇。

1957年,撤区成立大乡,由县直管。

1961年,重建区制,建立小榄区,辖永宁、五埒、鸡笼、古镇、海洲5个公社。

1962年2月,恢复小榄镇人民委员会(同时挂公社管理委员会牌子)。

1963年1月,撤销区建制,恢复小榄公社社务委员会,辖永宁、五埒、鸡笼3个公社。

1983年11月,政社分立,撤社设区,小榄公社改为小榄区公所,属县(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小榄镇建制不变。

1986年12月,保留小榄镇,将原小榄区析出的8个乡成立鸡笼镇(1987年3月,改称东升镇),余下的永宁、九洲基、东区、西区、北区、福兴、沙口、竹源、埒东、联东、宝丰、埒西一、埒西二、绩东一、绩东二、绩西16个乡划归小榄镇管辖,成立新小榄镇。

2024年7月19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小榄镇、东升镇,设立新的小榄镇,以原小榄镇、东升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小榄镇的行政区域。

小榄镇特产

小榄菊花会

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是广东省中山市的重镇。小榄人善作盆菊,技艺精湛。历史上每逢菊花盛开时,各家族将各种菊艺摆设在一起评比高下,曰“菊试”,后发展为菊花会。会期数天至十数天不定,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赏

小榄菊花肉

小榄地区盛产菊花。充分利用菊花作食品便应运而生,其中最负盛名是菊花肉。菊花肉是选用猪的背部肥肉、切成透明状薄片用糖腌制, 外面拌一层半鲜半干的糖渍菊花瓣而成。这种菊花肉看来虽肥,但吃起来爽脆不腻、清香

菊花肉、萌花宴

菊花肉是一块块经过巧制的半透明的肥猪肉,外面拌一层半鲜半干的菊花瓣而成,吃时肥肉清香可口,爽而不腻;菊瓣液香凝喉,芬芳扑鼻,是送礼佳品。菊花宴是小榄镇一带用菊花和四大家鱼(鳃、鲢、皖、鳊)结合烹调,制

小榄镇名人

何吾驺

何吾驺(1581—1651)自龙友,初字瑞虎,号象冈,晚年更号“闲足道人”,小榄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天启初,授编修,能文敢言,著史立论以弘扬正气为宗旨。崇祯元年(

何璟

何璟(1816—1888)字伯玉,号小宗,香山县(今中山市)小榄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三十年(1850)授编修。咸丰二年(1852)充顺天乡试同考官。次年,授江

钟荣光

钟荣光,字惺可,广东香山县小榄(今中山市)人。出身于商人家庭,幼年随父至香港,入私塾,稍长返广州就读大馆。17岁中秀才后,从岭南国学名家吴道鎔举人受业。光绪十五年(1889),24岁的钟荣光中己丑恩科

何泽远

何泽远(1378—1412)字元远,号环溪,云岩公长子。小榄人。自幼性格刚烈勇猛,体力过人。16岁便代父戍南京镇南卫,后调任水军左卫百户。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升为小旗(10人为小旗,50人为总旗

何长清

何长清(?—1909)字杨宗,号榆庭,小榄人。清咸丰辛亥年(1851)中武举,同治二年(1863)癸亥恩科殿试三甲第二十一名武进士。以营守备任用。同治九年(1870)入四川,委长清带领兵勇,剿平贼巢,

李孙宸

李孙宸(1576—1634)字伯襄,小榄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宗泰昌元年(1620)掌内书堂,晋掌春坊左庶子。天启五年(1625)进南国子祭酒,次年晋詹事府侍读学

何镇浪

何镇浪(1920—2003) 原名润昌,小榄永宁人。民国24年(1935)考入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院(今湛江水产学院),1938年9月参加革命,10月离开学校到广东沿海各县调查渔业状况。不久,日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