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历史沿革

新兴县春秋战国时属南裔之地、百越之地,未列入汉族政权的统治疆域。

今新兴县地域为百越(粤)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南征百越,在百越地增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3个郡,今新兴县地域属南海郡。

秦末(公元前206年),南海郡赵佗并岭南3郡,自立南越国,今新兴县地域属南越国辖地。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将南越地重新划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等9个郡,在今新兴县地域设置临允县(县治在今新兴县城,因县治临近允水即今回龙河而得名),属合浦郡(郡治在今徐闻县),此为新兴县置县之始。

三国时,吴国黄武五年(226年),临允县改隶苍梧郡。

以后,这个县也改名新宁县。

东晋永和七年(351年),从苍梧郡分出新宁郡。

因郡、县同名,就改新宁县名新兴县。

这是新兴得名的由来。

它和新宁郡同隶广州。

东晋后期,新兴县易名为新城县。

宋、齐两朝都沿东晋建制。

梁在新宁郡设置新州;新城县复名新兴县。

这是新兴县称新州的开始。

陈沿梁的建制。

南朝前期,郡县大增。

南宋元嘉年间(424~453年),新兴县改名新城县,仍隶属新宁郡(郡治迁至南兴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新宁郡为信安郡,不久废信安郡,复置新州,州治是筠城(今新兴县新城镇)。

唐时新州时废时复。

天宝元年(742年),废新州,设新兴郡,不久改名新昌郡。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新州与春州(今阳春县)合并,称新春州。

天禧四年(1020年),撤消新春州,恢复新州、春州的建制。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筠城设置新州路总管府;新州路隶江西行中书省。

十九年(1282年),新州路降为散州(比府级低),仍称新州;撤消新州路总管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新州;新兴县改隶广东布政司、岭西道、肇庆府等建制。

此后这个县的疆域由大变小,先后分出若干地方另建新县。

清朝期间,新兴县隶广东布政司肇庆府。

1914年,废除清代省下的府、州、厅,保留道一级行政单位,改并肇阳罗道为粤海道,新兴县属粤海道。

1914年3月,全省分为七个镇守使署,新兴县属肇阳罗镇守使辖区。

1928年四月,广东分设东、西、南、北四个绥靖区,新兴县属西区绥靖委员公署。

1932年春,全省分为五个绥靖区,新兴县属西北区绥靖委员会署。

1935年十月,全省分为九个行政督察区,新兴县属广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建国后,新兴县隶属广东省西江专区。

1950年8月,云浮县河涟乡划归新兴县管辖。

1952年隶属粤中行署。

1956年后,先后隶属高要专区、江门专区。

1958年11月,新兴、云浮并为一县,称新云县。

1961年4月,恢复新兴县、云浮县原建制。

同年,江门专区撤销,成立肇庆专区(后改肇庆地区),新兴县属肇庆专区(肇庆地区)管辖。

1994年,云浮市设立,新兴县划由云浮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