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历史沿革

秦属象郡地。

汉属郁林郡临尘县地。

三国属郁林郡临浦县地。

晋及南北朝属晋兴郡地。

隋属郁林郡地。

唐开元二年(714)置万承(治今龙门乡)、万形(治今龙门乡)、养利(治今桃城镇)、波州(治今雷平镇安平村)、思诚(治今恩城乡)等羁縻州,属邕州。

大历六年(771)置羁縻西原州,辖罗和、古林、罗谈等羁縻县,治罗和县(今下雷镇),属安南都护府。

五代罗和县废为峒,余因唐制。

宋皇祐元年(1049)羁縻波州改安平州。

皇祐五年(1053)羁縻万形州并入万承州。

嘉祐年间(1056-1063)置羁縻顺安州,治今下雷镇,属邕州。

宋还置羁縻全茗州(治今全茗镇)、茗盈州(治今全茗镇灵熬村茗盈屯)。

南宋置羁縻太平州于今县西雷平镇,均属邕州。

元丰年间(1078-1085)羁縻顺安州改下雷州。

宋末今县内有万承、养利、思诚、安平、下雷、全茗、茗盈、太平8个羁縻州。

元各羁縻州改土州,至元二十九年(1292)养利、思诚、安平、万承、全茗、茗盈、太平7州划归太平路。

元末下雷州废为下雷峒,属镇安路。

明洪武二年(1369)思诚州改恩诚州。

同年,养利、太平、恩诚、安平、万承、全茗、茗盈等土州属太平府。

下雷峒属镇安府。

宣德七年(1432)养利州改为同正州,同年改流后为养利州。

嘉靖四十三年(1564)下雷峒属南宁府。

万历十八年(1590)下雷峒复升下雷州。

天启年间(1621-1627)下雷州改下雷土府。

清康熙年间(1662-1722)下雷土府改为下雷土州。

雍正十年(1732)下雷土州属镇安府。

雍正十一年(1733)恩诚土州并入崇善县。

光绪十二年(1886)下雷土州属归顺直隶厅。

1912年养利州改为养利县。

1913年养利县和下雷、太平、安平、万承、全茗、茗盈等土州属镇南道。

1916年茗盈、全茗、龙英3土州改流合置龙茗县。

1918年原属崇善县的恩诚地划归养利县。

1927年养利、全茗等县直隶广西省。

1929年养利县析出原万承土州地另置万承县,治今龙门乡,直隶广西省。

1930年养利、万承、雷平等县属龙州民团区,龙茗县属靖西民团区。

1932年四月,龙茗县改属龙州民团区;五月,养利县析大岭柴村一带归万承县。

1934年养利、万承、雷平、龙茗4县属龙州行政监督区。

1940年养利、万承、雷平等县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龙茗县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

1942年养利、万承、雷平3县属第七区行政督察区,龙茗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养利、龙茗、万承、雷平4县属龙州专区。

1951年9月龙茗县并入镇都县,养利、万承、雷平3县合设大新县,属崇左专区。

1952年初属邕宁专区,后属桂西僮族自治区。

1953年镇都县全茗区划入。

1956年属桂西僮族自治州。

1957年属邕宁专区。

1958年与天等县合设新英县,属南宁专区。

1959年撤销新英县,复置大新县。

1971年属南宁地区。

2002年属崇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