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历史沿革

秦为桂林郡(唐杜佑《通典》记述属南海郡)。

汉高后五年(前183),赵佗称南越武帝,建苍梧王城,为梧州建城之始;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灭南越国后置苍梧郡,郡治广信县苍梧王城;元封五年(前106),武帝将交趾刺史部移治苍梧郡广信县,统辖岭南的苍梧等9郡,梧州成“岭南要地”,为岭南首府;建安八年(203)改交趾为交州,置交州牧,治广信。

梧州自建制以来,历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达700多年,一直为郡、县治所。

至隋开皇三年(583),改广信县为苍梧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梧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置梧州路安抚司;十六年(1279),改称总管府,治梧州。

明洪武元年(1368),改梧州路为梧州府;成化六年(1470),明宪宗在梧州创建两广总督府。

清初年,梧州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郁道梧州府、广西省梧州府,为府、县治。

1912年,梧州隶属梧州军政分府,为府治。

1913年,广西废府为县,复置苍梧县,隶郁江道,为道治。

1914年6月,郁江道更名苍梧道。

1921年7月,梧州设市政厅。

1927年6月,梧州设市政委员会。

同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为省辖市。

1930年属苍梧民团区。

1932年7月,撤市复归苍梧县,治梧州。

1934年3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

1940年后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1949年设梧州专区,治梧州。

1950年1月1日,梧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为省辖市(地级)。

1951年梧州专区并入容县专区。

1953年,梧州市设立第一、第二、郊区、水上4区。

1955年,梧州市撤销第一、第二和水上3区。

1958年容县、平乐2专区撤销,复置梧州专区,治梧州市,辖原属容县专区的苍梧、藤县、岑溪3县和原属平乐专区的蒙山、昭平、贺县、富钟4县,代管梧州市。

1961年,梧州市直隶广西壮族自治区。

1971年梧州专区改梧州地区,辖苍梧、藤县、岑溪、蒙山、昭平、富川、钟山7县。

1979年,梧州市设立万秀、白云、鸳江及蝶山4区。

1983年,梧州市划辖芬梧县。

1984年,梧州市设郊区(县级),鸳江区并人白云区和蝶山区。

1990年白云区并入万秀区。

1995年,岑溪县改岑溪市,由梧州地区代管。

1997年,梧州地区更名贺州地区,并移治贺州市八步镇;梧州市增辖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遂成今境。

2003年撤销梧州市郊区,设长洲区。

2024年,蝶山区并入万秀区,析苍梧县置龙圩区。

至此,梧州市辖万秀、长洲、龙圩3区及苍梧、藤县、蒙山3县,代管岑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