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历史久远深厚,可以远溯到距今约有2.4亿年的太古时期,到有人类出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盘县大洞”,距今约有30万年。
在虞、夏朝时,属梁州辖地,商朝属鬼方辖地,春秋时期属牂牁国辖地,秦汉时属夜郎国辖地。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牂牁郡。
(朱惠荣先生《霞客之光》《序》有:牂牁郡辖17县,其中有谈稿县<今盘县>,《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皆有谈稿县,包含富源、盘县、普安、晴隆等地)。
东汉也属牂牁郡。
蜀汉建兴三年孔明平南中,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至西晋泰始七年(271年),今境属宁州兴古郡、东晋太宁三年(325年)隶属西平郡辖地。
南北朝刘宋时,地置西安县,隶宁州。
齐武帝永明三年(485年)改名西宁县,隶西平郡。
隋朝时属牂州辖地,《通史》载:唐武德七年(624年)县境内设立西平州以来,已有139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唐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改西平州为盘州,为“贵筑之首,教尚义气,尤出他郡之上,冠盖一方之雄州”。
因“地有盘江顾名”,隶戎州都督府,领附唐(今兴义)、平彝(今富源县)、盘水等三县,领户一千九百六十。
天宝十年(751年)三十七部之一的于矢部日益强大,以东爨乌蛮七部,自号于矢部,废盘州,归附南诏政权。
大历二年(767年)改号齐弥部,后又复于矢部。
宋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平蜀,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于矢部属大理国。
宝祐四年(1256年)蒙古宪宗克宋灭大理国,于矢部降附,置于矢万户府。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于矢万户府,置普安路总管府,隶属云南行省,辖和龙、八纳、习旧、普定四部,今盘县时为八纳部。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普安招讨使司。
(斯信强先生《六盘水地名漫谈》载:用普安之名,因境内北盘江一带多为彝族居住,彝族称居住地为“濮安”,彝语叫“濮吐仲益”,称北盘江为“濮吐诸衣”“濮”与普谐音,因而称“普安”。
叶国仁先生《盘县文史钩沉》认为:普安与水西夷族同宗共祖,皆出白默系,住在濮吐,仲益地区的阿旺人家,家住皮嫩博纪,做汉语说是叫“普安州”。
)至元十六年改普安宣抚使司。
二十二年(1285年)复改为普安路,置普安路总管府,治所设在旧普安(现刘官镇旧普安村),称八部山下撒麻铺,领和龙、八纳、习旧和普安四部,置和龙、八纳、习旧三个千户所。
明初盘县为元朝云南梁王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于明洪武四年至十四年(公元1371-1381年),号令明军相继收复四川、贵州地方势力。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10月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左将军永昌侯兰玉,右将军西平侯沐英率大军30万南征,军队开抵湖广。
12月11日,兵分两路,一路是奇兵,由永宁(四川叙永)南下,攻乌撒(贵州威宁,包括云南的镇雄一带),另一路是正兵,由遵义南下,经由今天的贵阳、安顺(在当时叫普定),以曲靖为目标,主攻云南梁王把匝剌瓦尔密。
“至普安,复攻下之,乃留兵戍守,进兵曲靖”,即夺取普安后,进兵云南。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月,普安路改为普安府,隶云南布政司,并设军事机构普安卫,与贵州都司同时建立。
明军将20万将士留守地方,安居屯田,叫“军屯”。
同时从四川、湖广等地迁徙移民,世代定居,称“民屯”,史称〉鞅闭髂稀焙汀暗鞅碧钅稀薄?/p>
额颁符验三道,铜牌10面,原额旗军13777名驻防,是贵州24卫中兵额最多的一卫。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2月升普安军民府,另置普山府,以土酋那邦妻适恭为土知府,土、流二知府与卫同地分治。
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越州(今曲靖)土酋阿资和普山府土知府普旦同反,陷普安,烧府治。
二十二年(1389年)古历正月二十三,征南将军付友德击败阿资,普旦降,废除普山府。
置普安军民指挥使司,普安卫城迁建于番纳牟山之南,雄镇山麓建城郭,今双凤镇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普安卫领乐民(今乐民等地)、平夷(今平关一带,次年改为平夷卫)等两个千户所,二十三年增安南、安笼(今安龙县城)等两个千户所,明永乐十三年又增设新兴和新城等两个千户所。
今境有乐民(今乐民一带)、平夷(今平关-带))共两个千户所。
建文二年(1400年)三月二十日,恢复土流合治,于已废的普山府地置贡宁安抚司,隶普安军民府。
明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十七日,改贡宁安抚司为普安安抚司,属四川布政司。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十二月,废普安军民府,改普安安抚司为普安州,又增设新兴和新城两个千户所,领九里十二营,里处汉人,营处夷人,结束历史上军民同治时代。
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迁普安州与普安卫同城而治。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建普安县,州属三营(马乃、鼠场、楼下)三里划归普安县,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普安卫并入普安州,领十四营。
嘉庆三年(1798年)置兴义县,普安州的黄草坝、棒鲊、布雄、黄平四营和普安卫下辖的中左、中右二里划归兴义县。
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升普安州为直隶州,十六年改普安直隶州为普安直隶厅,隶贵西道,领南里(南里九屯半:上伍屯、中伍屯、下伍屯、扬旗屯、郭官屯、吴官屯、顺鸡屯、赵官屯、薛官屯和前所半屯)、北里(范围无考)、乐民里(今乐民及关平、石桥、鲁番、威箐等地)、平夷里(今平关以及石脑、亦资等地)、簸箕营(今保基一带)、归顺营(今民主一带)、狗场营(今联强和保田一带)、毛政营(今沙坡-带)、普陌营(今滑石一带)的“四里(里下设屯)五营(营下设寨)”,以及亦资孔巡检司。
宣统元年(1909年)普安直隶厅变更为盘州厅,民国二年(1913年)11月15日,废府、厅、州,盘州厅改称盘县,境内里、营设置改为八个区。
12月5日亦资孔巡检署设为分县,隶属盘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四月撤销亦资孔巡检署设为分县,隶地仍归盘县。
1935年设第三行督察区,辖兴仁﹑兴义﹑安龙﹑盘县﹑贞丰﹑安南(1941年改名晴隆)﹑普安﹑册亨等八县,形成历史上的“盘江八属”,专员公署驻兴仁,俗称“兴仁专区”。
1949年12月19日盘县解放委员会成立,1949年12月20日盘县解放。
1950年4月20日,中共贵州省委批准,中共盘县委员会、盘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兴仁专区。
1952年12月4日兴仁专区改为兴义专区,盘县隶属关系改属为兴义专区。
1956年7月18日,兴义专区撤销,与安顺专区合并,盘县归属安顺专区。
1965年8月17日,恢复兴义专区,盘县复归属兴义专区。
1965年11月29日,在盘县境内设立“盘县矿区人民委员会”,受煤炭工业部和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盘县仍归属兴义专区。
1966年2月22日,除盘县隶属兴义专区外,另在县境的盘关区改矿区为特区,成立“盘县特区”,隶属六盘水地区。
1970年12月2日,盘县特区与盘县合并为盘县特区,归六盘水地区领导,行使县一级职权。
1978年12月18日,六盘水地区改设为六盘水市后,盘县特区仍归六盘水市领导。
1999年2月28日,盘县特区更名为“盘县”。
202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盘县,设立县级盘州市,由贵州省直辖,六盘水市代管。
盘州,早显唐初,晚现清末,因盘江而赋名,名闻遐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与其厚重的历史影响将永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