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铜仁市境属巴、濮势力范围。
春秋战国属楚黔中地。
秦代属黔中郡。
汉代属荆州武陵郡。
隋代分属夜郎、南阳、涪陵三郡。
唐代分置或归属黔、思、锦、叙、奖、费、夷七个州。
宋代属沅州和思州。
元代为思州田氏土司统治。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废思州宣抚司,分设思州和思南两宣慰司。
置“铜人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隶属思南宣慰司。
明初改铜人为铜仁,始有其称。
永乐十一年(1413),废宣慰司建府。
分设铜仁、思南、石阡、乌罗4府,隶新置的贵州布政司。
1913年,撤府建县,属贵州军政府(后为贵州军阀统治)。
1935年,设行政督察区,属贵州国民政府。
此后几年间督察区设置历经过几次调整,最终于1943年设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辖9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沿袭民国行政区划,设铜仁专区。
1970年,更名铜仁地区。
2024年10月,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