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概况

铜仁市东临湖南、北接重庆,素有“黔东门户”之称。市域面积1.8万平方公里,辖2区8县、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总人口449.04万,聚居着汉、苗、侗、土家、仡佬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1.75%,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交通强国试点市、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

这里是“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绿色生态公园。“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赋予铜仁山水以独特魅力,县县有穿城秀水、乡乡有青山绿水、村村有田园山水。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是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完整地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和“植物界大熊猫”珙桐等7925种野生动植物在此栖息,具有独特宝贵的地质学、生态学、生物学、美学、文化学价值。这里沅江、乌江两大水系润泽,是“中国生态好水源集聚区”,到处遍布着优质的山泉水、矿泉水、温泉水,山环水复、满眼皆绿,森林覆盖率达64.77%,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湿地公园9个、国家矿山公园1个、国家级喀斯特地质公园1个。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峡谷幽深、溶洞林立、滩涂锦绣、瀑布成群,美好闲静,恰如陶渊明笔下“落英缤纷,芳草鲜美”的桃花源。

这里是“厚德铸铜·仁义致远”的人文精神故园。在中国333个地级城市中,铜仁是唯一一个以“仁”为名的城市,有仁爱包容的多元文化、仁学思想的薪火相传、仁人志士的英雄壮举、仁者乐山的神奇景观。“崇仁尚义”的文化在铜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容人之量”“助人之德”“成人之美”构成了铜仁独特的文化传统,赋予铜仁独特的精神底蕴,成就了铜仁独特的人文气质。古有“伏阙上疏”贵州开科取士第一人田秋、“南国躬行君子、中朝理学名臣”李渭,近有赤胆忠诚的周逸群、旷继勋等革命英雄以正义取道,为人民幸福抛洒热血。湖湘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交相浸润,儒、释、道三教与巫傩文化并存共流,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玉屏箫笛、土家族民歌、苗绣等12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仡佬族敬雀节、思南花灯等73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南门里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寄托着铜仁人浓浓的乡愁。

这里是“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的幸福生活家园。好生态孕育好产品,好产品滋养好生活。铜仁拥有珍珠花生、白水贡米、德江天麻、思南黄牛、沿河白山羊等33件地理标志产品,有被誉为“世界茶中珍品”的梵净山茶、石阡苔茶;有被誉为“人间仙果、李中茅台”的空心李;有被誉为“西南药材库”的梵净山道地药材,梵净冷水鱼产量占全省45%。梵净山饮用水、梵净山抹茶、梵净山食用菌等特色品牌享誉全国,抹茶产量位居全国前列,饮用水产量占全省40%;“中国抹茶之都”“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油茶之乡”声名鹊起。绿色产品,呵护健康,爽心爽身,与您“铜”心“铜”行。

这里是“贵人服务·一视铜仁”的创业兴业乐园。铜仁被评为2019“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标杆城市”。航空、水运、高速、高铁“四位一体”现代交通网络逐渐完善,铜仁凤凰机场开通临时航空口岸、跃升全国百强支线机场,黔北(德江)机场建设加快推进;乌江水运全线复航,高等级航道里程数全省第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025公里,密度居全省第二;沪昆高铁、渝怀铁路穿境而过,铜玉高铁直通主城,铜吉高铁即将开工;与周边大中城市形成1小时航空经济圈、4小时高速公路圈和2小时快速铁路圈。破除交通瓶颈的铜仁发展势头正盛,筑巢引凤、广纳英才,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像尊重教育家一样尊重实业家,公开承诺、容缺办理、一次性告知,“有难必帮、无事不扰”,让企业家在铜仁投资兴业,办事一路绿灯、生意一路红火。

近年来,铜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铜仁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省委、省政府对铜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强工业、发挥区位优势强城市、发挥特色优势强农业、发挥生态优势强旅游,开创了经济增速快、脱贫成效实、城乡变化大、发展后劲足、政治生态好的良好局面。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24年的856.97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1477.19亿元,在武陵山片区6个中心城市中,经济总量居第二位。

当前,铜仁市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城镇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人才生态、政治生态“七个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大数据、现代能源、生态食品饮品药品、生态林业、生态旅游“六大主导产业”,一以贯之加强绿色保护,一门心思发展绿色经济,一心一意推进绿色惠民,全力推动生态建设从被动的治理污染向主动推进绿色发展转变,从单纯的生态环保领域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全面推进转变,从经济发展追赶者向生态文明引领者转变,奋力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

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4.10亿元,同比增长3.6%,排全省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8.01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46.77亿元,同比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829.32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8.23亿元,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5%;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26亿元,增长14.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71.17亿元,增长5.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8.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54.82亿元,增长14.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627.79亿元,增长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