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澄迈县历史沿革

汉代,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定南越。

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海南岛上设珠崖、儋耳两郡,设16县,隶交趾刺史部,苟中县隶珠崖郡,郡治在今琼山市龙塘镇潭口村委会大宾村(古称石岭村或石陵村),一说在今琼山市遵谭镇东谭村,苟中县治设在那舍都(今美亭乡东北隅)。

初元三年(前46年),朝廷撤销海南岛所有郡县,在大陆设朱卢县遥领海南。

[26]魏晋南北朝时期,梁大同六年(540年),在海南儋耳故地设崖州,管辖海南岛。

[26]隋代,大业三年(607年),在旧苟中县境立澄迈县,属珠崖郡。

[26]唐代,武德五年(622年),澄迈县管辖4个乡,改珠崖郡为崖州,隶属崖州。

贞观五年(631年),析崖州之琼山设置琼州,仍隶属崖州。

贞观十三年(639年),析琼山、澄迈领地增设曾口、颜罗、容琼三县,均隶属琼州。

乾封二年(667年),琼州与琼山、曾口、颜罗、容琼、乐会1州5县被黎民攻占,临机县划归崖州管辖。

贞元五年(789年),岭南节度使李复收复琼州及琼山、曾口、颜罗、容琼、乐会1州5县,置琼州都督府,同时罢崖州都督府,隶属屋州。

[26]五代十国时期,南汉乾和十五年(957年),琼州之地省颜罗、曾口两县,曾口县地(辖区约今澄迈县的瑞溪、新吴、永发3个乡镇,今定安县的新竹镇等,今屯昌县北部等地)划入澄迈县,曾口县治在今永发镇博罗村。

[26]宋代,开宝五年(972年),澄迈县管辖贵平、恭顺、永泰3个乡,废崖州,以其地入琼州。

熙宁六年(1073年),海南置琼州,设琼管安抚司,隶属琼州。

宣和元年(1119年),琼管安抚司改为琼管安抚都督,隶属琼管安抚都督。

[26]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琼管安抚都督改为琼州路安抚司,澄迈县隶于琼州路安抚司。

[26]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琼州路安抚司改为琼州安抚司,澄迈县隶属琼州安抚司。

洪武三年(1370年),琼州升为琼州府,直隶琼州府。

[26]清代,初袭明制,澄迈县仍直隶于琼州府。

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金江镇创建金江行署。

光绪十八年(1892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金江行署始告建成。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县署从今老城墟迁到金江行署办公。

[26]中华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7月,澄迈县隶属琼崖绥靖处。

民国二年(1913年)3月,隶属琼崖镇守府;同年9月,隶属琼崖绥靖督办公署。

民国三年(1914年)夏,隶属琼崖道。

民国十年(1921年),隶属琼崖善后处。

民国十五年(1926年)2月,隶属琼崖行政区委员会;同年11月,隶属琼崖行政视察专员公署。

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隶属广东省南区善后委员公署。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隶属广东省琼崖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7月,又隶琼崖绥靖委员公署;8月,县公署改称县政府。

民国三十五年(1936年)7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隶属琼崖战时党政处;12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隶属广东省政府主席琼崖办公处。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1日,隶属海南特别行政区;同年4月,隶属海南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公署;同年5月,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海南各级政权全部解体。

[26]1950年4月22日,澄迈县解放,中共澄迈县委员会、澄迈县人民政府从六芹山迁进金江镇,接管澄迈县;同年5月,隶属海南军政委员会。

1951年4月,隶属海南军政委员会西区办事处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双重领导。

1958年12月1日,澄迈和临高两县合并,初称金江县。

1959年3月22日(一说1959年1月13日),改称澄迈县。

1961年5月30日,恢复澄迈、临高两县建置。

1967年3月,隶属广东省海南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8年4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1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公署。

1984年10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

1988年4月,海南建省,直隶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