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文化旅游景点

斗柄塔

七星岭林密草茂,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有野猪、山鸡、野兔、山龟、坡马、日獭、狐狸、松鼠等几十种。野生经济植物有仁酸、山姜、山薯、白藤、牛牯大力等好几十种。斗柄塔矗立于七星岭主峰上尤如七星生柄,故得名斗柄塔。塔建于明朝天启五上(公元1625年),清朝光绪十三年(公无1887年)重修。塔平面作八角形,共七层,层层收缩递减,砖道以线砖与梭角子砖叠涩出檐,每层有拱门,内设螺旋式阶梯104级,拾级可登塔顶。塔高允20米,塔顶葫芦已废。现仅存覆盆,塔基围44.8米,塔身厚3.55米。塔门向西,门额石匾刻有斗柄塔三个字。上款刻明天启五年孟冬月建造;下款刻清交绪十三年孟重修。斗柄塔斯社对望琼州海峡,过去商民船只经过此峡,因无航标,常有遇难,被认为

aaa

位于文昌市铺前镇,是海南清末著名书院之一,现保存完好,为文北中学所用。书院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占地面积二十多亩,南开山口,俗称头门,面阔三开间。两边有砖砌的侧间,上为卷棚顶,铺盖琉璃瓦。门匾上为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敬书写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字。书院于清光绪十九年所建,由清末著名书法家潘存发起,在雷琼道朱采和粤督张之洞的支持下筹资建造。从书院建成之后至宣统三年间,曾聘任不少学者在此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材。辛亥革命后一直作为学校使用至今。在这里,正统儒学与宽广深厚的海洋文明相结合,形成了底蕴深厚富有魅力的特色文化,培养出一代代的知识群体,孕育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文昌精神。红墙绿瓦,一进连着一进,稠密和热闹。古老的溪北书院远远望去,红色的琉璃飞

潘存故居及墓

潘存故居及墓位于文昌市铺前镇东坡村委会港头村北,年代为清。潘存故居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向外四至延伸,向东至水泥路,向南23.13米,向西10米,向北5.5米,面积1885.83平方米,合2.83亩。潘存墓: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向外四至延伸各20米,面积3219.15平方米,合4.83亩。

溪北书院

位于文昌市铺前镇,是海南清末著名书院之一,现保存完好,为文北中学所用。书院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占地面积二十多亩,南开山口,俗称头门,面阔三开间。两边有砖砌的侧间,上为卷棚顶,铺盖琉璃瓦。门匾上为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敬书写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字。书院于清光绪十九年所建,由清末著名书法家潘存发起,在雷琼道朱采和粤督张之洞的支持下筹资建造。从书院建成之后至宣统三年间,曾聘任不少学者在此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材。辛亥革命后一直作为学校使用至今。在这里,正统儒学与宽广深厚的海洋文明相结合,形成了底蕴深厚富有魅力的特色文化,培养出一代代的知识群体,孕育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文昌精神。红墙绿瓦,一进连着一进,稠密和热闹。古老的溪北书院远远望去,红色的琉璃飞

书园村苏升墓

书园村苏升墓位于铺前镇仕后村委会书园村西北,年代为南宋。为文昌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潘存故居

潘存故居位于铺前镇东坡村委会港头村东北,年代为民国初期。为文昌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潘存墓

潘存墓位于铺前镇东坡港头村庵头坡,年代为清代。为文昌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江纪念碑

吴江(1905-1942),原名吴世鑫,男,系海南省文昌县铺前镇林梧管区中台村人。一九零五年二月八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其父吴盛俨,是贤达之士,母陈氏。他自小潜心苦读,勤奋攻书,学业精萃。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八年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青年时代博览群书、索求真理、领略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确立报国救民之大志。大学时期便在上海参加革命,大学毕业后便到革命圣地---延安,再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熏陶。一九三九年春到一九四一年底,曾在上海、海南、香港、越南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四二年转战到革命圣地陕北,不幸在陕北抗日战场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为国捐躯,英年三旬有七。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党中央组织部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文章追认为烈士。吴江

韩力奋纪念碑

韩力奋(1918-1945),文昌市铺前镇地太村人。中共党员。早期生活在南洋后回到家乡参加革命,l936年参加琼崖红军,游击队。后任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党总支书记。l945年在文昌县东坡村与敌对汉奸战斗不幸牺牲。烈士纪念碑:为纪念这位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保护家乡人民与敌对汉奸英勇战斗牺牲的琼崖红军领导人,文昌市铺前镇人民政府于2008年元月在文昌市铺前镇云楼坡修成韩力奋烈士纪念碑,保护面积221.54平方米由石碑、砖砌围墙、铁围栏、瓷砖地板等构成。

苏升墓

苏升墓位于文昌市铺前镇,时代为南宋。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葬为中心点,向东延伸4米,向西延伸2.80米,向南延伸15.85米,向北延伸4米所形成的范围,面积152.5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