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文化旅游景点

文昌孔庙

文昌孔庙也称文昌学宫,座落在文昌市文城镇文东里20号。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明洪武八年(1375年)迁于今址重建,后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海南第一庙”。文昌孔庙、文昌宫和蔚文书院这方古建筑群是文昌古代教育的摇篮,也是文昌近现代教育的发祥地,1994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孔庙文化区的古建筑群是文昌作为文化之乡的重要历史见证.位于文昌县城文东路77号。史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明洪武八年(1375年)迁于现址,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它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游游点之一.被誉为“海南第一庙”,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孔庙已修葺一新。文庙平面布

文昌清澜港

以清澜港为中心,以及港湾附近名胜古迹,有风韵独特的东郊椰林、历史悠久的文笔塔。沙柔浪静的高龙湾浴场神奇迷人的后港湾红树林。往东北硼多公里又遐迩闻名的宋氏祖居、10多公里有蔚为壮观伪铜鼓岭,往西北公里有文城古镇、文庙、张云逸大将纪念馆等,是海南五大滨海旅游区之一。清澜港位于文昌市东南方,从文城镇坐中巴车可到清澜镇,距海口市90多公里,是文昌市人民政府驻地。港区处于八门湾(也秋后港湾)的西岸,水域宽阔,面积达12万平方米,港内风浪小,回淤较少,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的港口。长年,港内大小油船密如繁星,生产繁忙。港岸椰林成带。郁郁葱葱。自古以来,清涧港就是海南岛东海岸重要商港,有“琼州之肘腋”、“文昌之咽喉”的美称,自建港至今已有600多年的

张云逸将军纪念馆

张云逸大将纪念馆是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南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文昌市国防双拥教育基地,位于文昌市文城镇文建路51号。管理单位是文昌市民政局。张云逸大将纪念馆于1992年由海南省人民政府、文昌县人民政府筹资建成,占地面积12亩,其正门顶分为双层,饰碧绿琉璃瓦,门楣正中镌刻聂荣臻题写的“张云逸纪念馆”流金大字,庭院正中竖立张云逸身穿戎装的全身铜像,铜像高5米,基座正面镌刻彭真题写的“张云逸大将”,基座背面为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撰写的张云逸生平简介。铜像后有一清水池,池上架上一座石桥,石桥直通张云逸陈列室,陈列室有两层,门楣正中镌刻叶飞题写的“张云逸大将生平陈列室”,建筑面积为256.2平方米,钢筋水泥结构,陈列室里展出

文昌符家宅

在文昌,有这么一栋古宅,这栋古宅叫府家宅,如今是文物保护建筑。这栋建筑是当年发家致富后的华侨返乡所建,格局非常大,因接受洋派文化熏陶,所以建筑是琼北乡村民宅、南洋骑楼、伊斯兰拱卷风的集合体。很震撼的老宅,只是有些荒凉。2024年10月7日,符家宅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地址:文昌市符家宅门票无需门票。

张云逸故居

张云逸故居位于文昌市文城镇,时代为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南面至水泥路,北面以故居为中心向北延伸31米所形成的范围,面积10601.17平方米。

覃威烈士纪念碑

生平简介:覃威(1912-1942),广西宾阳县人。出生贫苦家庭,童年给地主当长工,不满14岁即参加农民运动。1929年12月,广西爆发百色起义,毅然参加红军,转战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省。1931年秋,随军进入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跟随红军长征,参加突破湘江、乌江,四渡赤水,攻占娄山关,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著名战役,屡立战功,升任营指导员。到达陕北后被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工作。1940年9月,受中共中央委派到琼崖,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作战科长。ll月调任第二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进驻美合抗日根据地。ll月15日,国民党琼崖当局派出3000多兵力,分5路突袭美合根据地,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美合事变”

郭母亭

郭母亭位于文昌市文城镇,时代为民国。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纪念亭为中心向东延伸23.82米,向西延伸26.21米,向南延伸26.50米,向北延伸27.20米所形成的范围,面积1517.46平方米。

林文英墓

林文英墓位于文昌市文城镇,时代为1919年。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葬为中心点,向东延伸11.36米,向西延伸7.15米,向南延伸4米,向北延伸4.77米所形成的范围。面积134.72平方米。

海南严氏先祖严其慎墓

海南严氏先祖严其慎墓位于文城镇星火村委会,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2024年2月11日,文昌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昌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阳人民英雄纪念碑

南阳是海南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模范乡,在大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南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敌人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坚持斗争,为海南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代价。在各个革命斗争时期,涌现出黄朝麟、刘炎喜、陈志明、符玉沙、李良、陈丕茂等一批英雄人物,为国捐躯的英烈也有三百余人,而遭敌杀害的群众2000多名,18个村庄被敌焚烧夷平。南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是血和火谱写的壮烈诗篇,英雄们的事迹彪炳丹青,功照日月,教育后人。南阳人民英雄纪念碑始建于1952年,原址位于文昌市南阳墟街中心,因年久失修,1989年迁建于文城镇南新村委会金花岭山脚下,建有正门、围墙、纪念碑、纪念亭、侧亭等,总占地面积2419平方米。纪念碑坐

竹山良战役烈士纪念亭

竹山良战役烈士纪念亭位于文城镇北架村委会竹良村北,年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958年)。为文昌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门桥革命烈士碑

东门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文昌市文城镇高隆村委会东门桥村。高隆村原属于南阳镇(现已整体并入文城镇),高隆地区是文昌县南阳乡“抗日模范乡”的核心地区,南阳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330多位烈士,其中高隆村就有30多名,可谓革命老区镇的革命老区村。为了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乡亲烈士,1999年1月,一批南阳籍乡亲自发联络、出资出力,不要政府一分钱,在高隆村委会东门桥村内建起此碑,碑文为:李兴樁等革命先烈为国家民族之大义而捐躯生得伟大,死的光荣,其革命精神浩气长存日月同辉,为纪念之,而立此碑,名曰“东门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东门桥革命烈士纪念碑,整个纪念设施现保存较好。

李太夫人、王夫人纪念亭

李太夫人、王夫人纪念亭位于文城镇文昌公园里,年代为民国。为文昌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序经故居

陈序经故居位于文城镇清澜村委会洋头陈村8号,年代为清代。为文昌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思师亭

思师亭位于文城镇人民公园内,年代为民国初期 (1934年)。为文昌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公岛沧纪念亭

陈公岛沧纪念亭位于文城镇人民公园东侧,年代为民国初期 (1933年)。为文昌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宅

陈家宅位于文城镇南海村委会义门村西,年代为民国初期。为文昌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明星宅

陈明星宅位于文城镇南海村委会义门二村中,年代为民国初期。为文昌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竹峎桥战役纪念亭

竹峎桥战役纪念亭位于文昌市文城镇竹峎水库坝前的琼文公路旁。1942年9月中旬,日军为调运兵力,对琼文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每天都有两辆军车往来于文昌至海口公路之间,每车载有日军一二十名,配有机关枪。活动在琼文地区的琼崖独立总队第二支队了解此军情后,决定在日军必经之地文昌竹峎桥打伏击战。9月17日拂晓,副支队长覃威率第一大队和第二大队的第四中队官兵到达文昌竹峎桥附近,并进入埋伏地点。但当天日军却开来8辆满载日军的军车,面对此情况,覃威当机立断,以3个中队攻击前面两辆军车,以1个中队阻击后面6辆军车。当日军进入伏击阵地时,独立总队突然开火,向最前面的两辆车进行攻击,日军来不及打一枪,就被打死一大半,余下的跳下军车进行顽抗。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