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白沟新城历史沿革

汉朝时属范阳郡,为其五沟之一,因水面多芙蓉而得名白沟镇,过去也有人也称这里为白沟河。

三国时期,白沟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到了宋代景德元年(1004),宋、辽定的“澶渊之盟”,使白沟不仅成为了两国的界限,而且也成为了通商口岸、进攻交割的场所和传递信息互通往来的关卡,白沟市场也随之发展起来。

元代元世祖继位后,白沟成为水陆交通要道,河上的船只可以直接驶入大运河,“近贾齐鲁,远通闽粤,日过千帆,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

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永定河改道灌入白沟河东下入海,白沟河水量大增,从海上开来的大型船舶可直达白沟靠岸,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白沟成为京城通往南方诸省的交通枢纽,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使白沟发展为北方的商品集散地。

清朝末年,白沟市场的繁荣达到了鼎盛时期,“万盛堂”等大商号就有100多家,全国各地都有商人来这里交易,使白沟成为了享有“燕南大都会”之美誉的商业重镇。

商品包装业在那时也逐渐兴起,从口袋铺、柜箱铺开始,白沟箱包也就开始了它披荆斩棘的发展之路。

白沟原隶属于保定高碑店市的一个小镇,是北方知名商品集散中心,是河北省国家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自1992年设立副县级建制镇,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工业区面积从100亩扩展到5000亩,引进国内国外知名品牌8000多个,日上市商品100多个大类,150多万个品种,涵盖衣食住行整体生活链的箱包、服装、小商品等十几大行业综合商贸集群。

白沟镇拥有规模企业300多家,加工企业3000多家,年产箱包6.5亿只,是全国最大的箱包产销基地,被誉为“中国箱包之都”。

白沟新城建制2008年7月,河北保定市委、市政府出台一主三次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启动白沟·白洋淀温泉城次中心城市建设。

2010年8月17日,经河北省委批准,河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组建保定市白沟新城管理机构的通知》,组建中共保定白沟新城工作委员会和白沟新城管理委员会,确定白沟新城为副厅级建制。

2010年4月1日,白沟新城被中央编办、中央农办、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联合批准为河北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8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组建副地级保定白沟新城管理机构,辖区面积118.5平方公里。

9月16日,在白沟新城揭牌仪式上,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白沟新城发展定位:中国箱包之都、京南商贸名城、保东中心城市,当好全市加快发展带动区、打造现代特色产业聚集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争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白沟新城原辖白沟镇与原白洋淀温泉城,白沟商贸物流业、加工制造业、温泉城旅游休闲业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白沟新城组建以来,各项经济指标增速达30%,创造出了连续多年的"白沟新城速度"。

2008年至2010年,居住人口由13万人增至15万人,增长15%;建成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增至25平方公里,增长67%;财政收入从1.5亿元增至3亿元,增长100%。

2024年8月河北省出台《关于支持白沟新城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以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北方国际商贸中心、轻工产品流通枢纽和重要研发设计制造基地,打造保定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指导和支持白沟新城完善和细化城镇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促进城乡一体、产城融合。

意见提出,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机遇,把承接北京城市功能疏解和商贸流通产业向外转移作为实现白沟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支持白沟新城与北京市丰台区的战略合作,支持符合白沟市场定位的商户在白沟从事经营业务。

在扩大与北京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与天津等沿海先进省市的商贸合作,吸引国际知名商贸企业到白沟投资置业。

2024年被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确定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2024年河北白沟箱包市场经国家商务部等8部委联合审批确定为“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试点”(海关监管代码:1039)。

[22]2024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原属白沟新城管辖的白洋淀温泉城析出,划归雄安新区管辖,白沟新城辖区仅剩白沟镇,总面积54.5平方公里,辖33个村。

[8-9]2024年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24年位居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榜单第五位。

2024年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全国首个数字“三品”产业创新基地称号。

2024年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