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历史沿革

"据古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期今境已有人居住、生息与繁衍;商代及西周,今境属土方国,东南部属孤竹国,周武王灭商后,孤竹地属诸侯国燕;春秋时期,境南部属令支、无终,东北为山戎属地,北部为东胡势力范围;东汉初为乌桓地,后属鲜卑;今境北部为鲜卑东部地,南部鲜卑中部地;三国时期属魏,为鲜卑柯比能所据;晋初为鲜卑段氏、宇文氏、慕容氏各部割据地;东晋时并入慕容隽为前燕地;苻坚灭前燕为前秦地;慕容垂复国为后燕地,均属幽州;冯跋时为燕地,属辽西郡;冯宏时并于魏;南北朝初属魏安州广阳郡燕乐县地,境北接库莫奚;东魏、北齐时属安州,后并入库莫奚;北齐、隋为库莫奚地;唐属饶乐都督府;五代十国时期入于契丹;辽属中京道大定府北安州兴化军地;金属北京路大定府兴州宁朔地;元属中书省上都路兴安地和大宁路惠州地;明初属京师北平府,后属北平行都司卫;明永乐元年(1403)并入诺音屯卫地;清初为京都直辖;清雍正元年(1723)属热河直隶厅;清雍正十一年(1733)属承德直隶州;清乾隆七年(1742)属热河直隶厅;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设承德府,属热河道,后隶属热河都统署;1913年2月裁府置承德县,县公署驻承德街;初属热河道,1914年属热河特别区域热河道;1928年撤销热河特别区域属热河省;1938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第四纵队建承兴平联合县,10月撤销;1941年12月,建立承滦兴联合县;1943年5月,建立承平宁联合县,7月将迁遵兴联合县改为承青遵联合县,9月建立承兴密联合县,同时将承滦兴联合县并入;1944年3月改建承青遵联合县为承兴办事处,直至1945年8月1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苏联红军配合下收复承德,10月5日建承德市,11月承德县政府从承德街迁至上板城;1941年12月,冀东区建承滦兴联合县;1943年5月,中共晋察冀十三地委建承平宁联合县;1946年,蒋介石破坏""双十协定"",8月派军进占承德,八路军做战略转移;同年12月,由中共热河省热中地委和中共冀东区党委十七地委领导,以锦承铁路为界,将承德县划分为承德、承北2县,承德县驻地寿王坟,承北县驻地磴上乡乱石窖、朝脑沟一带;1947年8月承北县与隆东县合并组建承隆县;1948年5月恢复承北县,11月承德、承北两县合并,复名承德县,属热河省,驻地三沟;1949年3月迁驻下板城;1956年1月1日,撤销热河省建制,承德县隶属河北省承德地区;同年3月划原11个区为2镇、68乡;1958年9月,将2镇、70乡改建为11个人民公社;1958年9月27日,市、县合并;1960年3月,承德市建立了县级规格的下板城区;1961年5月8日,恢复承德县建制;1964年12月,承德市将双峰寺、甸子、马营、张营、仓子、冯营子6个公社划回承德县;同时,将青河公社划出,全县共有53个公社;1983年1月1日,承德县改划为承德市辖县;从1989年1月26日起,撤销三家、头沟、三沟、六沟、双峰寺、上谷、下板城、上板城和鞍匠区公所,并将原50个乡镇改建成8镇、19乡;1991年8月1日,冯营子乡划入承德市双桥区;1996年1月,和家乡并入三家乡,全县辖8镇、17乡;2007年5月,双峰寺镇全镇划归承德市双桥区,上板城镇东营子村、西营子村划归承德市双桥区大石庙镇;2009年12月16日,上板城镇全镇划归承德市双桥区,全县辖6镇、17乡;2024年6月24日撤销三家乡设立三家镇,7月6日撤销鞍匠仙枇敖痴颍叵?镇、15乡;2024年5月17日撤销磴上乡、上谷乡,设立磴上镇、上谷镇,全叵?0镇、13乡;2024年2月13日撤销石灰窑乡、新杖子乡,设立石灰窑镇、新杖子镇,全县辖12镇、11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