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历史沿革

馆陶县古为冀州地。

春秋时为冠氏邑(即今山东省冠县东古城),后属赵国,秦属东郡。

西汉初年,置馆陶县,属魏郡。

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置阳平郡,馆陶县属阳平郡,馆陶城同时为阳平郡、馆陶县治所。

北魏、北齐、北周仍属阳平郡。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分阳平郡置毛州,馆陶县遂属之,馆陶城同时为州、郡、县三级治所。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阳平郡入毛州。

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毛州,次年魏州改属武阳郡,仍辖馆陶县。

唐初属魏州。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割魏州之馆陶、冠氏、堂邑,贝州之临清、清水复置毛州,领馆陶、冠氏、堂邑,临清、清水、沙丘六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又废毛州,馆陶归故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魏州改为魏郡,仍辖馆陶县,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魏郡复为魏州,馆陶县仍属之。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降永济县为镇并入馆陶县属大名府。

金代因之。

馆陶县治所迁至今北馆陶镇。

元代属中书省东平路。

至元二年(公元1266年)遥属濮州。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七月馆陶县改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废县,不久即复置,仍属东昌府;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更隶临清州。

清属东昌府。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府治,馆陶县改属济西道。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济西道更名东临道,又属东临道。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属山东省聊城专区。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七七事变后,成立馆陶县抗日政府,属冀南区。

建国后,1949年,属邯郸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省德州专区;1953年,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1958年,撤销馆陶县建制,并入冠县;1961年,恢复馆陶县,仍归山东省聊城专区领导;1965年,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1993年7月,归属邯郸市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