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历史沿革

春秋为晋之东阳地。

战国初属中山国,中山于此筑有扶柳邑,后归赵。

秦先属钜鹿郡,后属河间郡。

汉高帝始置信都县(治今冀州),属信都郡。

东汉复名信都县,属安平国。

三国魏信都县属安平郡。

晋属长乐国。

北魏初武强县省入信都县,不久析出。

北齐扶柳县并入信都县。

隋初县改属冀州,开皇六年(606),析信都县置长乐县。

大业三年(607),省信都县入长乐县。

十二年(616),复原名,分属信都郡。

唐初复改长乐县为信都县,为信都郡治。

天祐二年(905),信都改名尧都县,为冀州治。

五代复原名。

宋、金信都县属冀州。

元至元元年(1264),省信都县入冀州。

二年(1265),复置。

明洪武二年(1369),又省县入州。

清升冀州为直隶州。

1913年,降冀州为冀县,袭用州名。

属直隶省冀南道。

1914年,属大名道。

1928年,直属河北省。

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区。

1938年,属冀南区。

1941年,属晋冀鲁豫边区冀南区十四专区。

1949年,属河北省衡水专区。

1952年,改属石家庄专区。

1958年12月,冀县并入衡水县。

1961年7月,析衡水县复置冀县。

1962年,属衡水专区。

1967年,属衡水地区。

1993年,撤县设立冀州市(县级)。

1996年,属衡水市。

202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冀州市,设立冀州区,为衡水市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