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属巨鹿郡。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建清渊县,属魏郡。
西晋属阳平郡。
北齐改清渊县为清泉县,仍属阳平郡。
后赵建平元年(330),改清泉县为临清县,驻今临西镇仓上村东的“卧牛坑”。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迁治于今临西镇仓上村东的“南北月洼”,史称“水西临清”。
因水患和大运河东移等原因,至金天会五年(1127),县治所东移40里至今临清市南之旧县。
元属濮州。
明升为临清州,属东昌府。
清为山东省隶州。
1913年,降州为临清县。
1928年,直属山东省。
1939年初,中国共产党在卫运河西五个区成立“中共临西工作委员会”;卫运河东成立临、馆、堂工委,后建卫东县。
1939年冬,建临清县抗日政府。
1940年5月,临清县改属冀南四专署。
1942年10月,临清县五、六、八区划归宏毅县;增设八个区(今馆陶县西北部)。
1946年3月,先后撤销宏毅县和卫东县,辖区并入临清县,辖9个区,其中二、三、四区在今山东省临清市,属冀南行政区一专署。
1950年6月,临清县改建为一区(大辛庄)、二区(朱庄)、三区(老官寨)、四区(下堡寺)、五区(尖冢)。
1953年,增设第六区(吕寨),辖13乡。
1955年10月,取消原数字排名序号,改用区驻地命名,境内三、四、五、六区依次改称老官寨区、下堡寺区、尖冢区、吕寨区。
1958年3月,撤区并乡,将112个小乡合并为25个乡;同年9月6日,撤乡,建公社,辖14个公社。
1962年,恢复区制,建下堡寺、吕寨、老官寨、童村、尖冢、城关、朱庄、大辛庄、金郝庄、戴湾、魏湾、康庄、松林、古楼14个区。
1964年4月9日,将临清县卫运河以西的5个区(29个公社)和城关区的南、北大队,米市、临卫两街,由山东省划归河北省。
1965年建临西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