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纣时(前1174),巨桥为古城邑,在县境古城营北。
周武王克殷后,先后属邶国、卫国领地。
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
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改置平恩侯国,属冀州魏郡。
公元5年,王莽更平恩侯国为延平县,隶冀州魏郡。
公元25年复为平恩县,隶冀州魏郡。
三国属魏国冀州。
公元501年,析置曲安县。
公元556年曲安、斥漳2县入平恩。
公元583年,属洺州;586年析置曲周、洺水二县,平恩县徙还平恩川(今邱城)。
公元607年,属武安郡。
唐代,属河北道洺州。
五代属沼州。
北宋属河北西路洺州。
公元1129年属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督府洺州防御使辖。
公元1189年省平恩县为镇,隶曲周。
公元1289年立丘县,隶东昌路。
明属中书省东昌府。
公元1725年,避孔丘讳,改“丘”为邱,始置邱县。
公元1776年五月改属山东省临清直隶州。
1913年,邱县属山东省济西道(济西观察使),1914年,属东临道,1926年属东昌道。
1928年2月28日直隶于山东省。
1938年5月18日,中共领导的邱县抗日县政府正式成立。
1940年10月24日,划归冀南区。
1945年11月2日,邱县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冀南行署一专署。
1948年9月1日,属华北人民政府冀南行署第一专署。
1949年8月l日,属河北省邯郸专区。
1958年8月邱县并入曲周。
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批准恢复邱县建置,属邯郸专区。
1968年1月28日属邯郸地区。
1980年地名普查中复改“邱”为“丘”。
1993年8月4日,地市合并,属邯郸市。
1996年10月7日,国务院批准,“丘县”县名规范为“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