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历史沿革

唐尧之世,大禹治水成功,定九州,今辛集市属冀州域。

商时隶属同夏。

周属并州地。

春秋属晋地。

战国属赵地。

秦属钜鹿郡地。

西汉开始建县,时分贳、郻、安定、乐信、西梁五县,贳、安定、乐信、西梁初为侯国,后改为县,贳县治在今辛集镇南15公里大、小车城村,郻县县治在今辛集镇东南,安定县治在今辛集镇北4公里安古城,乐信县治在今辛集市西,此四县均隶钜鹿郡,西梁县治在县城南,隶属信都国;汉平帝元始二年(2),改安定为安民县,仍隶钜鹿郡。

东汉建武年间(25-57),并贳、郻、安民、乐信、西梁五县为鄡县,隶钜鹿郡。

晋时鄡县属冀州赵国。

北魏鄡县属定州钜鹿郡。

北齐改为安国县,县治在今安古城,安古城古为安国城,后“国”俗讹为“古”。

隋开皇六年(586)改安国县为安定县,十六年(596)置晏城县,县治在今辛集市西,十八年(598)改安定县为鹿城县。

大业初晏城县废入,隶信都郡。

唐初,鹿城县属河北道廉州;贞观元年(627),废廉州以鹿城属深州;十七年(643)改属冀州;先天二年(713)析饶阳、鹿城之地置陆泽县,与鹿城并属深州。

唐天宝十五年三月乙亥(756,旧历3月18日)改鹿城县为束鹿县,隶深州饶阳郡,县治在今旧城。

宋初,束鹿县隶镇州;淳化元年(990)改隶真定府深州,后宋分天下为路,束鹿县属河北西路真定府,仍隶深州。

金时,束鹿县属河北东路隶深州。

元太宗十年(1239),束鹿县隶真定路;至元二年(1366),束鹿县并入深泽县,至元三年(1367)分置,束鹿县属保定路祁州。

明时束鹿县仍隶保定府祁州。

天启二年(1622),滹沱河水患,衙署芦舍淹没一空,县治由旧城迁至今新城。

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属直隶保定府。

1912年,束鹿县属直隶省保定道;1928年废道,直属河北省;1935年属第九行政督察区;1938年3月县治在今新城,属冀南一分区;1938-1948年属冀南、冀中区;1946年初恢复原县治,双井、师尹村划归深县,丁家庄划归冀县,百尺口、小河口划归宁晋县,深县满家湾、北张村、董屯、常家屯、李家屯、徐家屯、甜水井和衡水县东谢村划归束鹿县。

后全县分为两个市(旧城市、辛集市)、十七个区,1949年9月县政府迁至辛集市,隶属仍旧;1949年10月全县按序数分为旧城、张古庄、位伯、辛集、南智丘、新城、和睦井7个区,并改旧城、辛集两市为镇,隶属未变;1954年4月,辛集镇划归束鹿县;1958年11月,束鹿、晋县、深泽三县合并为束鹿县,县辖辛集、旧城、张古庄、范家庄、和睦井、新城、西小王、郭西、晋州、东卓宿、小樵、槐树、东里庄、总十庄、深泽、赵八、西河17个公社;1960年属石家庄市。

1961年5月,恢复晋县、深泽县治,束鹿县分为30个公社,属石家庄专区;1967年属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1986年撤销束鹿县,设立辛集市(县级),由石家庄地区代管;1993年石家庄代管。

2024年4月,被列为省直管试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