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开皇元年(581)置易州,十六年设易县,县治设今城关,并为州治;大业三年(607)废州,易县更隶上谷郡;唐代,易县还隶河北道易州;开元二十三年(735)析易县地设五迥县;唐末即废,二十四年又析五迥县地置楼亭县,于天宝末年省;五代时,后晋开运三年(946)易州附辽;后周显德六年(959)收复,仍属易州;宋代,易县于端拱二年(989)沦入辽境;宋宣和四年(1122)克复;宋宣和七年为辽所据;辽、宋、金各期易县均为易州治领;元代初,曾省易县入州;元至元三年(1266)即复置易县,属顺天府;元至元二是三年(1286)隶保定路易州;明代于洪武初省县入州,属保定府;清代,于雍正十一年(1733)升为直隶易州。
1913年易州降为易县,仍治今城,属直隶省范阳道;1914年改隶保定道;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1937年初,划归第二督察区;1938年,易县划属冀西区一专区;1940年3月,易县改属冀西区三专区;同年7月,易县境析置龙华县;1942年2月,易县、定兴、涞水组成了定易涞联合县;1944年2月属晋察冀第三专区;6月改属第一专区;10日属晋察冀行署第一专区;1946年4月12日,易县恢复原县建制,龙华、定易涞县撤销,属察哈尔省四专区;1947年6月,易县改属察省五专区;1947年11月易县为北岳行政公署第五专区;1948年9月26日,易县属华北人民政府第五专区;1949年1月,属察哈尔省易水专区;同年8月9日后属河北省保定专区;1958年10月将定兴县(除固城外)和涞水县镇场、白涧、大河南三镇与易县合并,仍属保定专区辖;1960年2月,撤销保定专区,易县改属保定市辖;1961年5月23日复设保定专区,易县还属,同年5月9日,恢复定兴县建制,划入地区;1962年1月27日恢复涞水县建制,西北部山区还属涞水县,易县即复原制;1970年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继辖易县,1995年1月建立保定市,易县隶属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