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历史沿革

涿州市辖境春秋属燕域,战国属燕涿都。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建涿县,属广阳郡。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涿郡,涿县属涿郡。

新莽始建国元年(9),涿郡改为垣翰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复为涿郡。

三国魏黄初五年(224)改为范阳国,七年(226)改回范阳郡。

西晋泰始元年(265),范阳郡复为范阳国。

东晋十六国时,涿县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及后燕。

北魏登国初(386),范阳国复改为范阳郡,领七县,治所涿县。

隋开皇三年(583),撤范阳郡,涿县属幽州。

大业三年(607),幽州改称涿郡,涿县属涿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涿县属幽州。

七年(624年),涿县改名范阳县。

天宝元年(742)改隶河北道范阳郡,至德四年(759)复属河北道幽州。

大历四年(769),置涿州,领四县,州治在范阳县。

五代,涿州属幽州藩镇。

后晋天福元年(辽天显十一年、936年),范阳县随涿州隶属辽境。

辽开泰二年(1013),属南京道析津府。

宋宣和四年(1122)隶宋,名涿水郡。

金天会三年(1125),涿州隶金,属中都路。

大定二十九年(1189),涿州领五县,治所范阳。

元太祖十年(1215),涿州升为涿州路,辖七县。

中统四年(1263)降为州,领范阳、奉先二县。

明洪武二年(1369),撤范阳县并入涿州,属北平府。

永乐元年(1403),隶属京师顺天府。

清雍正五年(1727),所领房山县直隶顺天府西路厅,自此涿州无属县。

1913年,涿州改称涿县,隶顺天府。

1914年,随顺天府改称属京兆特别行政区。

1928年,涿县改隶河北省。

1937年7月,涿县被日本侵略军侵占后,11月成立日伪涿县公署,初为河北省直辖,旋即改隶保定道。

1940年伪政府设置燕京道,涿县属燕京道。

1944年涿县、固安等七县组成第一特别行政区,直隶汪伪国民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设第六督察区于涿县。

人民民主政权1938年置涿县平汉铁路西部地区与涞水连壤地区组成涞涿县,1941年涞涿县与房良县合并称房涞涿县,1944年房涞涿县撤销,涿县西部地区与涞水平原地区组成涿县,1947年再名涞涿县。

在涿县平汉铁路路东地区,人民民主政权1941年12月置涿县与新城、固安、容城连境区组成第一联合县,1943年涿县与新城组成第二联合县(后名新涿县),1945年再组成涿良宛县,1946年2月新涿县、涿良宛县合并称涿县,1947年10月再改称涿良宛县。

1949年8月,路东涿良宛县与路西涞涿县合并,恢复涿县建制,隶河北省保定专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涿县属河北省保定专区。

1986年9月,撤涿县设立涿州市,仍属保定地区。

1994年12月,原保定地、市合并为保定市,涿州隶属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