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黄帝末孙陆终之子封于此,称光国。
《禹贡》载:“为扬州之域,三代因之”。
春秋时为黄国。
鲁僖公十二年(前648)楚灭黄,黄地入楚。
秦属九江郡。
西汉初(前206)置弋阳县,隶汝南郡。
东汉初(25)改弋阳县为弋阳侯国,仍隶汝南郡。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分汝南、江夏2郡地置弋阳郡,郡治弋阳县。
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分汝南、弋阳郡地置汝阴郡。
惠帝元康元年(291)分弋阳郡置西阳郡。
南北朝时期:宋永初三年(422)隶南豫州。
元嘉二十五年(448)属弋阳郡。
大明元年(457)分弋阳郡立光城左郡。
八年(464)省光城左郡为县,仍隶弋阳郡。
永明十三年(495)弋阳郡属北魏。
梁太清元年(547)在南光城郡置光州,治光山县(今光山)。
大宝元年(550)弋阳县归属北齐。
北齐武平元(570)省北弋阳入南弋阳,更名定城县,治今潢川南城。
陈宣帝十一年(579)北周攻占定城,改弋阳郡为淮南郡,省定城为郡治。
隋开皇元年(581)废淮南郡,复置定城县,仍隶弋阳郡。
唐武德三年(620)改弋阳郡为光州,以定城为弦州,领定城县。
贞观元年(627)废弦州复光州,属汝南道。
太极元年(712)光州州治由光山迁至定城州,隶汝南道。
天宝元年(742)改光州为弋阳郡。
乾元元年(758)复为光州,隶汝南西道。
五代十国期间:梁开平元年(907)光州归后梁。
乾化二年(912)属吴国。
后晋天福二年(937)隶南唐。
后周显德五年(958)归后周。
皇佑三年(1051)光州隶汝南西路。
宣和元年(1119)光州升为光山军,领属如故。
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为避金太子光瑛讳,改光州为蒋州。
嘉熙元年(1237)兵乱,光州徙至金刚台。
元至元十年(1273)置光州招讨司。
十二年(1275)属蕲黄宣慰司。
二十三年(1286)划归淮西宣慰司。
三十年(1293)光州改属汝宁府。
明洪武元年(1368)省定为光州治。
四年(1372)光州改属中都临濠府(治今安徽凤阳县)。
十三年(1381)仍属汝宁府。
成化十一年(1475)析固始置商城。
清初光州领属沿袭明制。
雍正二年(1724)升光州为直隶州,直隶河南布政使司。
1913年光州改为潢川县,属豫南道。
1914年改属汝阳道。
1928年为第十三行政区。
1932年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为潢川专区行署驻地。
1952年属信阳专区。
1969年属信阳地区。
1998年属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