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区(济源市)历史沿革

秦置轵县(治今轵城),因战国时为魏轵邑而得名,属三川郡。

西汉时于今市境东北置沁水县(治今王寨),东南置波县(治今裴城),均属河内郡。

东汉因之。

西晋省波县入野王。

北魏于今县境西部置苌平县(治今王屋),属邵郡。

北齐并沁水县入轵县。

北周改苌平县名王屋县,后又置怀州。

武成元年(559)州废,置王屋郡。

隋开皇初郡废。

十六年(596)析轵县北部置济源县,属河内郡。

大业初省轵县。

唐武德元年(618)复置轵县,属怀州。

王屋县更名邵伯县,属邵州。

二年(619)置西济州,又析置湨阳(治今苗店)、燕川(治今大社)、邵原3县。

后又置长泉县(治今长泉)大基县(治今蓼坞)。

四年(621)废西济州,省湨阳、燕川2县入济源县。

邵原县并入邵伯县。

长泉县并入大基县。

八年(625)省大基县。

贞观元年(627)省轵县入济源县。

显庆二年(657)济源县改隶洛州,邵伯县复名王屋县,改隶河南府。

会昌三年(843)济源县改属孟州。

元太宗六年(1234)改济源县为原州,七年废州复为县,仍属孟州。

至元三年(1266)省王屋县入济源县。

明、清属怀庆府。

1913年属豫北道。

1914年属河南道。

1927年直属河南省。

1933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3年析济源县西部置王屋县,2县同属太岳区第四专区。

1947年撤销王屋县。

1949年改属平原省新乡专区。

1952年平原省撤销,改属河南省新乡专区。

1969年属新乡地区。

1975年设立济源工区,由省直辖,同时析济源县承留、思礼两公社部分大队设虎岭区,同属济源工区。

1977年撤销济源工区办事处,虎岭区并入济源县,复属新乡地区。

1986年济源县改属焦作市。

1988年县改市,由焦作市代管。

1997年由省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