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历史沿革

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生息。

炎帝时为上世国。

黄帝时为汝滂化国。

夏禹时划归豫州。

在汝河、杜康河、柳沟河两岸先后形成涂山氏、莘氏、戈氏、有巢氏、蛮氏聚、广成聚、憚狐聚、阳人聚、霍阳聚、大解,小解等聚落。

商代属王畿之地。

周代设周平城,后为蛮子国,属周王畿地。

战国时蛮子国被楚国占领,其地归楚,后归晋,最后属韩。

秦置蛮中县(今汝阳城)和梁县(今圣王台),属三川郡。

西汉初改三川郡为河南郡。

惠帝四年(前191)分属蛮中、梁县、新城3县。

东汉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分属梁县、陆浑、鲁阳(今鲁山县)、新城4县。

三国时属魏。

西晋属河南郡。

东晋十六国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等国地。

南北朝时分属汝北郡、新城郡、伊阳郡。

隋改新城郡为伊阙县,改鲁阳为鲁山县。

唐先天元年(712)析陆浑县置伊阳县(今旧县镇),属河南府。

贞元八年(792)分属梁县、伊阳、鲁山、临汝4县。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县境西部和北部分属伊阳县、伊阙县,属河南府。

东部和南部分属梁县、鲁山县,属汝州。

南宋建炎二年(1128)河南府设伊阳(今古城寨)。

金代伊阳县属嵩州,梁县、鲁山县仍属汝州。

元至正三年(1343)撤伊阳县入嵩州,梁县、鲁山县属汝州。

元至正三年(1343)撤伊阳县入嵩州,梁县、鲁山县属汝州。

明洪武二年(1369)降嵩州为嵩县,撤梁县入汝州。

成化十二年(1476)重置伊阳县,属汝州直隶州。

清因之。

1913年降汝州为临汝县,伊阳县改属豫西道。

1914年改属河洛道。

1927年直属河南省。

1932年属河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

1947年先后属豫陕鄂三专区、豫西区第三专区、豫西区第一专区、洛阳(直辖)专区。

1949年属洛阳专区。

1959年伊阳县改称汝阳县。

1969年属洛阳地区。

1986年改属洛阳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