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先属楚,后属韩。

今县埔东部有稷邑。

秦,为湖阳县乐乡,属南阳郡。

汉,西汉置平氏县,治所在今平氏镇,属南阳郡。

今鸿仪河乡固庙村,建复阳侯国。

后侯废,元延二年(前11年),置复阳县,属南阳郡。

王莽新朝时,平氏县改名平善县,东汉仍为平氏县。

三国,属魏地。

文帝时(220-224年),析平氏县义阳乡地,置义阳县,立义阳郡。

晋,西晋废复阳县。

平氏县、义阳县属义阳郡(治所在今新野)。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废平氏县入湖阳县,随属雍州南阳郡。

义阳县属荆州南义阳郡。

南朝齐永明五年(487年),复置平氏县,属司州淮南郡。

置慕化县、柏源县,属司州南淮安郡。

置围山县,治所在今朱庄乡围山村。

立司州围山郡,围山县属之。

南朝梁废义阳县,置淮安县,治所在今固县镇。

立华州及上川郡,平氏县、淮安县属之。

北周置义乡县、淮南县。

立大义郡,义乡县、淮南县属之。

隋初,改南淮安郡为淮安郡,治所在淮安县。

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淮安郡为显州。

改淮安、义乡二县为桐柏县,治所在今固县镇。

改淮南县为油水县。

平氏县、桐柏县、油水县同属显州。

大业三年(607年),改显州为淮安郡(治所在境外),平氏县、桐柏县属之。

废油水县,立淮源县,属义阳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废淮源县入桐柏县,属淮安郡。

武德四年(621年),废淮安郡,置纯州于桐柏地,桐柏县属之。

又置显州(治所在境外),平氏县属之。

贞观元年(627年),废纯州,平氏县、桐柏县同属显州。

后显州历改为唐州、淮安郡、唐州、泌州,二县均随属。

五代十国,五代梁、晋,桐柏县、平氏县属泌州;后唐、后汉、周,属唐州。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平氏县为镇。

开宝六年(973年),桐柏县治所移至今县城。

南宋,桐柏时宋时金。

绍兴五年(1135年),废县为镇,属唐州泌阳县。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复为县,属唐州。

隆兴二年即金大定四年(1164年),废为镇,属金枣阳县。

嘉定十二年(1219年),为宋随州随县桐柏镇。

元初,复置桐柏县,属唐州。

至元三年(1266年),废为镇,入唐州泌阳县。

明洪武八年(1375年),设巡检司于桐柏镇。

成化十二年(1476年),复置桐柏县,治所在今县城,属南阳府。

清,桐柏县治所在今县城,属南阳府。

道光五年(1825年),设守备府于固县镇,民国初年废。

民国期间,桐柏县属河南省第六行政区督察公署。

民国十四年(1925年),桐柏已建立了中共党支部。

民国十六年(1927年)9月,在固县黄畈成立桐柏革命委员会,属以四望山为中心的豫南苏区。

民国十八年~民国二十三年(1929~1934年),桐柏属豫鄂边革命根据地。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新四军五师到桐柏地区,在回龙榨楼建立中共信桐县委和信桐县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3月,建立信桐柏随县。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建立桐泌确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1月,建立桐柏县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20日,新四军五师解放桐柏县城。

建立止餐┌叵匚⑾卣?/p>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占桐柏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桐柏解放,建立桐柏县委、县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桐柏县,属南阳地(专)区。

1994年7月1日,撤销南阳地区设立地级南阳市,桐柏县划归南阳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