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区,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腹心。北与方城交界,东与社旗、唐河接壤,南与新野相联,西与卧龙区毗邻。
宛城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春秋时楚灭申建宛邑,史称宛。秦汉时期是全国最大的冶铁中心和六大都会之一。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之美誉。一代医圣张仲景、光武帝刘秀、三国蜀汉大将黄忠等历史名人都出自宛城,铸就了宛城3000多年的辉煌历史。
宛城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东部,全区辖8个乡镇5个街道、159个行政村、736个自然村、58个社区;国土面积6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万亩,总人口63万人。宛城区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底蕴丰厚,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全国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河南省“对外开放先进区”、国家产粮大县(区)。
区位优势明显。中心城区宛城区建成面积53多平方公里。有综合体育场、水上运动中心、李宁体育公园等甲级体育建筑设施,有占地24.5平方公里的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东北分区环境优美、交通顺畅、宜居宜业,功能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作为南阳市新的行政中心、金融中心、商业中心,正在实施城市地产、金融、商贸、学校、医院等对外合作开发建设。高铁片区的规划建设,为宛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扩展了新空间、提供了新支撑。
自然条件优越。宛城区地处南阳盆地腹心,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湿润,地势平坦,土肥水丰,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4.9度,年平均降水量805.8毫米,年平均日照2116小时,年无霜期227天,有利于各种植物生长。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生态良好,发展休闲养老、健康养老等现代化服务业前景广阔。
交通便利发达。区域内焦(作)柳(州)铁路纵贯南北,宁(南京)西(西安)铁路横跨东西,郑万高铁贯通郑州、南阳至重庆,南阳东站坐落在宛城辖区。国道312线、省道103线穿越全境,二广、沪陕、许平南、周南、环城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全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31公里,所有自然村实现通硬化路。河南省三大民用机场之一——南阳飞机场坐落其中,可直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重要城市,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文化底蕴丰厚。宛城区历史悠久,是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汉光武帝刘秀故里,古宛城是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之根和历史见证,至今仍留存有一大批珍贵的文物和历史建筑,有医圣祠、南阳府衙、汉代冶铁遗址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玄妙观等16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张仲景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彩,以召信臣、杜诗为代表的廉政官署文化与当代倡导的为民意识、公仆意识一脉传承,以范蠡为代表的商圣文化对铸就现代东方商业文化核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在实施的南阳古城保护利用项目,对于提升南阳城市形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彰显南阳历史文化名牌城市,都是一笔无可比拟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