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 > 孝感市 > 安陆市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历史沿革

据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编年记》的记载,证明在战国晚期,“安陆”之名称已经出现。

在夏、商时代,天下分九州,安陆属古荆州之域。

周为郧子国。

春秋战国时期,安陆为楚国属县,秦统一天下后分楚为4郡,安陆为南郡之地。

高帝六年(前201),汉分南郡置江夏郡,取汉水与夏(沔)水在郡境汇合之意。

安陆为江夏郡属县,汉之安陆县包括安陆、云梦、应城三县及汉川、孝感、黄陂、汉阳等县之各一部分。

三国初期,安陆属吴,后属魏,隶江夏郡。

两晋纷更,安陆皆为江夏郡治。

惠帝永兴三年(306)析安陆东境为滠阳县(今黄陂地);东晋析沙羡、安陆两县地复置沌阳县(今汉川县南)。

南北朝时代,安陆先后隶郢州、司州、南司州,至陈太建十二年(580)改安陆郡置南司州,安陆为属县,后旋入北周。

隋开皇三年(583),隋废郡,置郧州总管府。

隋开皇十四年(594)废郧州总管府,仍置安陆郡,治安陆,安陆为属县。

大业二年(606),改京池县为吉阳县,不久省入安陆县。

唐武德四年(621)改安陆郡为安州,置总管府;唐武德七年(624)改为大都督府。

贞观元年(627)安州隶淮南道,贞观三年(629)罢都督府。

以后寻复寻罢。

开元年间,安陆仍置都督府,天宝元年(742)改安州为安陆郡,置都督府。

乾元元年(758)复为安州都督府。

贞元三年(787)安州隶山南东道。

五代后梁,置宣威军,置节度使。

后唐更名安远军节度使。

后晋又罢军为防御州,后又复为安远军。

后汉仍为安远军。

后周显德元年(954)复罢军为防御州。

宋建隆元年(960)复为安远军节度使,隶荆湖北路。

天圣六年(1028)隶京西路。

庆历元年(1041)还隶荆湖北路。

宣和元年(1119)升州为府,于安陆置德安府。

德安府领安陆、应城、孝感、应山、云梦5县。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安陆为德安府汉阳镇抚使治所。

绍兴三年(1133)德安府仍隶荆湖北路,治安陆。

咸淳七年(1271)德安府徙治汉阳城头山,安陆县治随之侨置。

元至元十三年(1276)安陆仍为德安府治,隶荆湖北道宣慰司,至元至元十五年(1278),析应山县隶随州,府领四县,即安陆、孝感、应城、云梦,州领二县,即随县、应山县。

元至元十八年(1281)罢宣慰司,德安府直隶鄂州行省,为散府。

元至元三十年(1293)改隶黄州路,后复隶湖北单湖北道宣慰司。

明洪武元年(1368),安陆县属德安府,其时,德安府领安陆、云梦、应城、应山、随州,隶湖广行省。

洪武九年(1376)降府为州,隶黄州府,11月属武昌府。

1380年复升为府,治安陆,隶湖广布政使司武昌道。

1391年改属河南布政使司,未久还属湖广布政使司。

万历三十六年(1608)隶荆西道。

清·康熙三年(1664),安陆为德安府治,属湖北布政使司,隶汉黄德道。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沿袭清制。

1913年属湖北省江汉道。

1928年裁道,安陆属湖北省直辖。

1931年,全县辖26个乡镇253保。

1932年属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34年,辖5区139保。

1936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1937年辖3个区(区公所设县城、牌楼岗、雷公店),15个自治乡镇。

1938年,县城被侵华日军占领,国民党县政府迁于三里店西北围岭的凌氏祠,后迁龙窝寺(1945年冬迁回县城直至安陆解放)。

1938年10月,安陆沦陷后,府河以西,建立中共京(山)安(陆)应(城)县委、中共安(陆)随(县)工作委员会。

1940年春,二者合并为中共京(山)安(陆)县委,建立京(山)安(陆)县;安陆东北部为中共安北工作委员会,1942年8月,建立安(陆)应(山)县。

1949年7月,安陆县人民政府成立,属孝感专区。

1994年10月,安陆辖城关、巡店、木梓、王店、烟店、孛畈、槎山、洑水、长兴、赵棚10区。

1952年10月,辖1~7共7个区和一个城关镇、134乡。

1954年8月,撤销第三区,其所辖21个乡分别并入其他区,全县辖6区1镇88乡。

1956年3月,全县并为6区35乡,洑水、城北、城西、为县直辖乡;4月撤区设7个指导小组。

1958年初,恢复区建制,全县为7区1镇;9月建立8个人民公社,即卫星(赵棚)、上游(李店)、幸福(巡店)、先锋(棠棣)、英雄(雷公)、红旗(烟店)、东风(洑水)、长春(城关镇)人民公社,下辖35个乡。

同年底,各人民公社还原区、镇名称。

1960年1月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孝感专区,安陆县改属武汉市。

1960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云梦县,其行政区域并入安陆县,全县辖639个生产大队。

1961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孝感专区,安陆县隶属孝感专区。

1961年4月,将原来的人民公社改为区,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全县辖7区1镇35个人民公社;6月安陆属孝感专区;1961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恢复云梦县,以原云梦县并入安陆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

1966年9月,各区更换名称,赵棚、李店、巡店、棠棣、雷公、青龙、洑水区分别改为红卫、东风、前进、先锋、建新、红旗、向阳区,城关镇不变。

1975年2月,撤区并社,全县调整为赵棚、洑水、接官(莲花)、陈店、李店、巡店、桑树、棠棣、木梓、雷公、王店(河水)、程巷(烟店)、孛畈、城关14个人民公社46个管理区。

1978年,全县行政区划不变。

1979年春,撤销莲花、桑树人民公社;撤销城关人民公社,将刘庙、城南、陈沟管理区并入李店人民公社,建立城关镇。

1980年春,将洑水人民公社的光明、圆通、赵河、何岗4个大队划出成立城北原种场。

至此,全县辖11个人民公社和1个镇1个场,40个乡(镇)。

1983年行政区不变。

1984年1月,恢复区(镇)、乡(镇)、村三级区划,全县为8区1镇1场、40乡(镇)。

1987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撤销安陆县设立安陆市的批复》国函〔1987〕154号,撤销安陆县,设立安陆市(县级),以原安陆县的行政区域为安陆市的行政区域。

同时进行撤区并乡,全县辖南城、北城府城3个街道,赵棚、李店、巡店、棠棣、雷公、双河、王义贞、烟店、孛畈、洑水10镇,陈店、辛榨、桑树、王店(木梓)、接官5乡。

1993年4月10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孝感市(地级)的批复》国函〔1993〕46号,撤销孝感地区和孝感市(县级),设立孝感市(地级),原孝感地区的安陆市由省直辖,孝感市代管。

自此年至2001年3月,全市行政区划未变。

2001年月,桑树乡并入巡店镇;双河镇并入雷公镇;北城街道一部分并入府城街道,一部分并入开发区。

至此,全市辖2个街道、9镇、4乡和一个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