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 > 武汉市 > 临空港区(东西湖区)

湖北省武汉市临空港区(东西湖区)历史沿革

距今四千年左右,新时期屈家岭文化在今三店码头潭、柏泉钥匙墩、径河塔尔头、养殖场张家墩等地出现。

东西湖区建制较晚,1958年前,曾分属汉阳、夏口、孝感、汉川、黄陂诸县。

商末周初属南国,春秋战国属楚,秦属南郡,汉属安陆县,汉末至南北朝先后属沙羡、石阳、曲阳、沌阳、滠阳县。

隋开皇十七年(579)置汉津县,大业二年(606)改汉津县为汉阳县,区境大部分属之,西北一隅则分属汉川、孝感两县。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汉口镇从汉阳县析出,名夏口厅,1912年厅改县,区境大部分属汉阳县。

1929年6月撤夏口县建汉口市,并将瞎口县所属的乡镇又全部还给汉阳县,区境大部分属汉阳县。

1941年春至1942年秋,新四军五师13旅以东山巨龙岗为中心,先后建立了汉孝陂抗日军政联合办事处和边区县委县政府。

1949年至1957年围垦建场前,东西湖区地域分属汉阳(今蔡甸区)、汉川、孝感、黄陂4县和汉桥区管辖。

1951-1958年4月,东部一隅先后划归黄陂县、武汉市,其余依旧。

1957年9月,湖北省东西湖区围垦工程总指挥部组建。

1957年10月,东西湖国营第一畜牧场动工兴建。

此后建成六个畜牧场、三个蔬菜场和一个水产养殖场以及五个棉粮场。

1957年11月,东西湖大堤围垦工程在三金潭破土动工。

1957年12月,武汉市国营农场管理局成立。

1958年10月,武汉市增设东西湖区行政建制,实行区、局合一的体制,东西湖区诞生,农管局和区合署办公。

区辖吴家山街和吴家山(长青)、慈惠墩、走马岭、新沟、新河(新沟镇)、荷包湖、辛安渡、东山、柏泉、径河、三店、养殖(李家墩)等13个农场办事处及金银湖、东流港两个园区。

1959年2月4日,经省委批准成立东西湖人民公社,实行区社合一。

1960年12月23日,取消东西湖区人民委员会的建制,恢复原称“武汉市国营定西湖农场管理局”。

后因工作需要,1962年3月,成立武汉市人民委员会东西湖办事处,简称“东办”,作为市人委的派出机构,管理东西湖地区的行政事务。

1963年6月文革“东办”系统“革命领导小组”成立,原“东办”停止工作。

1960—1965年,东西湖区对15个农场进行整合后,定型为吴家山、慈惠墩、走马岭、新沟、荷包湖、辛安渡、东山、柏泉、径河、三店等10个农场和水产养殖场。

1966年9月在汉阳县邓南区的银莲湖筑堤,围湖垦殖,组建东西湖汉南农场(1978年3月汉南农场划出,交新成立的武汉市汉南农场管理局)。

1966年11月,成立吴家山新村街道办事处,1984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吴家山街道办事处。

1985年3月以东风垸为基础成立东风垸渔牧场。

1985年9月14日,经省政府批准,在11个农场设立慈惠墩、走马岭、新沟、辛安渡、荷包湖、东山、柏泉、径河、三店、李家墩、长青等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办事处,其管辖的地域范围与所在的农场相同。

1989年3月将新沟农场的新河大队、新沟大队划出,组建新河农场与新沟镇合署。

将东山农场的五四大队、五七大队、前进大队和柏泉农场的连通湖一大队划出新组建湖心农场。

1991年11月撤销湖心农场,原湖心农场所属各单位以总干沟为界分别划归东山与柏泉农场。

1997年3月撤销东风垸渔牧场,所属单位成建制的划归东山与柏泉农厝┏ ?/p>

2024年末辖吴家山、长青、慈惠、走马岭、新沟镇、径河、金银湖、将军路8个街道,东山、柏泉、辛安渡3个办事处,共11个乡级政区;辖有7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8个大队;下设544个居民小组、281个村民小组。

2004年,进行农场体制改革,在原长青办事处管辖范围内设立长青街道;在原慈惠办事处管辖范围内设立慈惠街道;在原新沟、走马岭办事处管辖范围内设立走马岭街道;在原新河、荷包湖农场设立新沟镇街道;调整原三店、径河、李家墩办事处,建径河、金银湖、将军路街道;辛安渡、东山、柏泉3个办事处建制不变,仍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

2008年,全区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83个,大队60个。

2024年发展为6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7个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