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境内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
东周至春秋期间属鄂王地。
战国时属楚国。
秦时属南郡治地。
汉高祖六年(前201)置江夏郡,设沙羡县,治涂口(今金口),是武昌建县之始。
东汉建安末年,分江夏郡为两郡,沙羡属南江夏郡。
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孙权筑夏口城,是为最早的武昌城,并设武昌郡,郡治夏口城,而以沙羡县属之。
黄龙元年(229),孙权筑金口(涂口)堡,为沙羡县治,后封沙羡侯,沙羡侯孙奂降魏,省沙羡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复置沙羡县,治夏口城,属荆州。
东晋咸和年间(327-334)侨置汝南郡,于太元元年(376),省郡治,并沙阳置汝南县,治涂口。
太元三年(378)沙羡县划入汝南县,属于江夏郡。
东晋时夏口城三度为荆州州治。
在南北朝,汝南县仍治涂口,属于郢州江夏郡,州治夏口城,夏口城初称郢城。
隋开皇九年(589)灭陈,置鄂州,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县治由涂口迁至郢城,郢城亦为鄂州州治。
由隋至清,江夏县名一直沿用。
唐贞观年间(627-649)江夏属山南道鄂州。
乾元初(758)属江南西道鄂州。
元和初(806)属武昌军淮南道鄂州。
宋初改隶荆湖北路鄂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隶湖广行中书省。
明太祖二年(1369)平定陈理后,置湖广行中书省武昌府,江夏县属之。
清初沿明制,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湖广为湖北湖南,江夏属湖北省武昌府。
民国元年(1912),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属江汉道。
民国16年(1927)废道,属省辖。
民国21年(1932),增设督察区,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27年(1938)10月,武昌沦陷,次年5月10日在县南积善乡设敌后武昌县政府,属鄂南行政专署。
民国29年(1940)汪伪县政府设于武昌城区。
民国31年(1942),中共鄂南党政机关先后在县南设咸武鄂政务委员会,开展抗日斗争。
1945年日本投降。
9月,武昌县政府迁回武昌城区,属第一行政专署。
1949年5月17日武昌解放。
同年6月10日,武昌县人民政府在武昌城区成立,属大冶专区。
1952年划归孝感专区。
1959年11月划归武汉市。
1960年,县治由武昌城迁至纸坊镇。
1961年4月,复划归孝感专区。
1960年4月至1961年11月,武昌、嘉鱼两县合并为武昌县,不久分治。
1965年8月,划归咸宁专区。
1975年11月又划归武汉市。
1995年3月2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的批复》国函〔1995〕23号,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以原武昌县的行政区域为江夏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纸坊。
1996年3月,成立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截止2024年12月31日未发生行政区划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