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 > 天门市 > 干驿镇

湖北省天门市干驿镇历史沿革

历史悠久的干驿镇,其地域范围,自秦代推行郡县制以来,一直属竟陵(景陵、霄城)县东乡。

在唐代,地处汉水(北派)之滨的干滩逐渐形成较大的集市。

宋初,朝廷按镇的建制,在此设置干滩镇,简称干镇,元代取消镇的建制,仍称东乡。

明代属景陵县官城村,村址设在干滩(亦称干镇)。

成化十三年(1477)设干镇巡检司。

成化十七年(1481)建干滩驿(亦名干镇驿,简称干驿)。

清沿明制,行政机构和区划没有大的调整,只是在雍正四年(1726)改景陵县为天门县,清末改村为乡。

民国元年(1912)在此设天门县干驿区。

民国十五年(1926)改为干驿分区。

民国十八年(1929)改为干驿自治区。

民国十九年(1930)春,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天门县干驿区苏维埃政府(下设干镇驿市、中和、界牌、马湾等乡级苏维埃政权)。

民国二十一年(1932)2月干驿区划归天门县第三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春,日伪军将干驿(河北乡联保处)等地划归汉川县二河区日伪政权管辖。

而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天汉县抗日民主政府天沔行政委员会(县级,民国三十三年(1944)2月改称天门县南办事处),在干驿地区建立抗日政权第一联乡(区级)。

抗战胜利的1946年5月,建立区级干驿镇政府,新四军五师“中原突围”后,国民党天门县政府复辟,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7月设立干驿乡(无区的建制)。

民国三十六年(1947)重设第三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4月28日,干驿解放,为游击解放区。

6月,正式建立天汉县爱国民主政府干驿区公所(旋改第四区,区机关驻陈马家滩),辖干驿镇公所等乡级政权。

1949年7月,撤销天汉县,第四区回归天门县建制,改称天门县干驿区。

1950年10月,干驿区按序号改称第三区。

1951年6月,区辖干驿镇升格为县辖镇。

1952年7月,第三区改称第四区,干驿镇降格为区辖镇。

1956年5月,撤区建干驿农业生产指导组。

1957年10月恢复干驿区。

1958年9月,撤区建政社合一的东方红人民公社(1959年2月改名为干驿人民公社)。

1961年4月,划分小公社,恢复干驿区。

1975年12月,撤区并社,分别建立干驿、马湾两个公社。

1979年1月,又合并为干驿公社。

1984年2月,撤销公社体制,建立县辖干驿镇与马湾区。

1987年8月,天门撤县建市,10月,撤区并乡,原马湾区大湖、界牌、中和三乡地域划归干驿镇版图,延续至今。

干驿镇名人

曹云

曹云(1924—1946),又名树清,湖北天门干驿镇人。幼年丧母,15岁父亲去世后寄养伯父家,随长兄曹志坚读私塾,从事革命斗争的联络活动。1938年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加

袁纲

袁纲(1911—1941),湖北蘡="/skin/js/search.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