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历史沿革

武穴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在境内大金镇尺山遗址发现,远在新古器时代3000—5000年以前,武穴就有人类活动。

夏商周时代,属荆州管辖。

春秋战国,属楚国。

秦朝,属九江郡。

汉代,属江夏郡(《湖北通志》载:“广济为汉蕲春、浔阳二县地);三国时,属吴,隶属蕲春郡。

西晋时期,广济境地仍分属蕲春、寻阳二县。

[1]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改蕲春名为蕲阳。

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寻阳县治迁至江南柴桑,原江北境地划入蕲阳。

至此,改蕲阳县名为齐昌。

陈太建五年(公元573年),齐昌地属陈。

公元579年,北周占齐昌地,将广济境地从齐昌县划出,立为永宁县,隶属蕲州齐昌郡。

隋初,永宁县属蕲州总管府(后改称蕲州、蕲春郡)。

隋末,废永宁县制,并入蕲春县。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分蕲春,复置永宁县,属淮南道蕲州。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与河南永宁县和江南东道永宁县同名,唐玄宗乃亲自取佛教语“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之意改名广济县,属蕲州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蕲州郡为州,广济仍隶属。

五代十国,属淮南道蕲州。

宋代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属淮南西路蕲州。

高宗南渡后,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废县为镇,不久恢复县制。

元代,广济属河南江北行省蕲州路。

明代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蕲州路为府,广济属该府。

洪武九年,降蕲州府为州,广济属湖广布政使司黄州府蕲州,不久,改属河南布政使司。

洪武二十四年,还属湖广。

清代,初属蕲州,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属黄州府。

清末废府立道,广济属湖北省江汉道。

民国初,广济仍属江汉道。

1926年,废道,广济直属湖北省。

1932年10月,实行省、专、县三级制,广济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1936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0年,属鄂东行署。

1945年11月,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设立为广济县,一直隶属湖北省黄冈地区。

1987年10月23日,撤销广济县,设立武穴市,以驻地武穴镇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