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市历史沿革

仙桃市原为沔阳县;梁天监二年(503)分竟陵郡置,沔阳郡分为云杜、沔阳二县,沔阳由云杜析置;西魏大统十七年(550)云杜、沔阳二县并入建兴县,属沔阳郡;北周置复州,州治建兴县,旋改复州为沔阳郡;大业三年(607)改复州为沔州,改建兴县为沔阳县,旋改沔州为沔阳郡,郡县治所均设今沔城;唐武德五年(622)改沔阳郡为复州,州治迁境陵县,沔阳为属县;贞观七年(633)州治迁回沔阳;天宝元年(742)改复州为竟陵郡,沔阳为属县;乾元元年(758)废竟陵郡,重置复州,州治沔阳县;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分沔阳南境设白沙徵科院,属江陵府;后晋天福五年(940)升复州为直属防御州,领景陵、沔阳二县;宋乾德三年(965)改白沙徵科院为玉沙县,属江陵府;至道三年(997)玉沙县改属复州;宝元二年(1039)降沔阳县为镇,属玉沙县;熙宁六年(1073)废复州,降玉沙县为镇,属江陵府监理县;元祐元年(1086)置复州和玉沙县,沔阳镇属玉沙县;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复州为复州路,改玉沙县为附郭县;十五年(1278)改复州路为沔阳府,属河南行省荆湖北路宣慰司,辖景陵、玉沙二县,府治和玉沙县治均在今沔城;明洪武元年(1368)沔阳府改属湖广行省;九年(1376)降沔阳府为州,州治沔城,并玉沙县地入州,直属湖广布政司,领景陵县;嘉靖十年(1536)沔阳州改属承天府;天启元年(1621)沔阳州降为散州,无领县;清顺治三年(1646)沔阳州改属安陆府;乾隆二十八年(1763)沔阳州改属汉阳府,分州南境置文泉县,县治新堤镇,三十年废文泉县,其他并入沔阳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沔阳州为沔阳县,县治沔城,属湖北省江汉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属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改属湖北省第四督察区;1949年10月属沔阳专署;1950年沔阳县驻地由彭场镇迁至沔城;1951年6月析出洪湖县(今洪湖市);7月改属荆州专属;1952年4月县治从沔城迁仙桃镇;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设立应城、蒲圻、仙桃、石首、麻城、利川市的批复》国函〔1986〕70号,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县级),以原沔阳县的行政区域为仙桃市的行政区域,属荆州地区;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的批复》国函〔1994〕99号,撤销荆州地区,原荆州地区的仙桃市由省直辖。

<